《漫歌八曲。西阳城》

时间: 2025-01-24 19:11:45

江北有大洲,洲上堪力耕。

此中宜五谷,不及西阳城。

城畔多野桑,城中多古荒。

衣食可力求,此外何所望。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江北有大洲,洲上堪力耕。
此中宜五谷,不及西阳城。
城畔多野桑,城中多古荒。
衣食可力求,此外何所望。

白话文翻译:

在江北有一片大洲,洲上适合耕作。
这里适合种植五谷,但比不上西阳城。
城边长满了桑树,城中却多是荒地。
衣食可以靠自己的努力来获得,除此之外还能指望什么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大洲:指大的陆地或岛屿。
  • :能够、适合。
  • :适合、应当。
  • :桑树,常用来养蚕。
  • 古荒:古老的荒地,意指未被开垦的土地。
  • 衣食:衣服与食物,指生活所需。

典故解析:

本诗虽然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提到的“桑”与古代农耕文化密切相关,桑树是养蚕的重要植物,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农业与经济的重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元结(约公元791年-约875年),字子干,唐代诗人,曾任职于“翰林院”。他以诗风简朴、直白著称,常关注民生与乡土。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唐代,时值社会经济发展,农业生产逐渐成为民众生活的重心。诗中表达了对耕作生活的观察和对不同地域经济条件的思考,反映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对城市生活的反思。

诗歌鉴赏:

《漫歌八曲·西阳城》是一首描绘农业与生活的诗作,体现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与对城市的思考。诗的开头描绘了江北的大洲,展现出一幅适合耕作的自然景象,接着通过对比,指出西阳城的优越性。诗中提到的“城畔多野桑,城中多古荒”,生动地描绘出城边的富饶与城内的荒凉,反映出经济活动的不均衡。

诗人通过“衣食可力求”表达出一种自给自足的生活态度,虽然城市有许多便利,但乡村的生活更为踏实。诗的最后一句“此外何所望”,暗示了生活的简单与务实,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真实感受与对物质追求的淡薄。这首诗不仅是对农业生活的赞美,更是一种对生活真谛的思考,展现了作者的社会责任感与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江北有大洲:开篇点明地点,描绘江北的地理环境。
  2. 洲上堪力耕:强调这片土地适合耕作,暗示农业的重要性。
  3. 此中宜五谷:介绍这里适合种植五谷,表现出丰饶的希望。
  4. 不及西阳城:通过对比,指出西阳城的优越性。
  5. 城畔多野桑:描写城边的自然环境,表明农业的丰富。
  6. 城中多古荒:反映城内的荒凉,揭示城市生活的另一面。
  7. 衣食可力求:强调通过努力可以获得生活所需,表现自给自足的生活态度。
  8. 此外何所望:引导读者思考生活的真谛,质疑物质追求的意义。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此中宜五谷,不及西阳城”形成鲜明对比,突显城乡差异。
  • 象征:桑树象征着农业与生活的富饶。

主题思想:

本诗表达了对乡村耕作生活的赞美,反映了人们对物质追求的思考,倡导一种质朴、真实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大洲:象征着广阔的耕作空间与希望。
  • :象征着农业与传统文化。
  • 古荒:代表城市的荒凉与过度发展的反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桑”主要用于什么目的?

    • A. 建房
    • B. 养蚕
    • C. 制衣
    • D. 饲养
  2. 诗的主要对比是哪个地方和西阳城的对比?

    • A. 江南
    • B. 江北
    • C. 西北
    • D. 东南
  3. 诗中表达的生活态度是什么?

    • A. 追求奢华
    • B. 自给自足
    • C. 依赖他人
    • D. 逃避现实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by 李白
  • 《登高》 by 杜甫

诗词对比:

可以将此诗与杜甫的《春望》进行对比,杜甫在诗中表现了对国家沦陷的忧虑,而元结则表现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城市的反思。两者都反映出唐代社会的不同侧面,展示了诗人在不同情境下的关注与情感。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唐诗解读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