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风诗。乱风诗五篇。至虐》
时间: 2025-01-24 19:08:45意思解释
二风诗 - 元结
原文展示
古有虐王,昏毒狂忍,无恶不及,故为至虐之诗二章四韵十八句夫为君上兮,慈顺明恕,可以化人。忍行昏恣,独乐其身一徇所欲,万方悲哀。于斯而喜,当云何哉?夫为君上兮,兢慎俭约,可以保身,忍行荒惑,虐暴于人前世失国,如王者多。于斯不寤,当如之何。
白话文翻译
古代有位虐王,昏庸而残忍,做尽坏事,因此写下了这首关于极度残暴的诗。作为君主,应该要慈悲、顺应民心、宽恕他人,这样才能感化人民。然而他却恣意妄为,追求自己的欲望,导致万方苦难。对此他还感到高兴,那该如何是好呢?作为君主,应该谨慎节俭,这样才能自保,而他却沉迷于荒唐之事,对他人施以暴虐。在历史上,很多王者因此失去国家。如果他对此毫无觉悟,那又该如何呢?
注释
- 虐王:指残暴的君王,代表暴政。
- 昏毒狂忍:形容君主无知而又残忍。
- 慈顺明恕:指君主应当具备的美德,能够宽容和理解他人。
- 所欲:个人的欲望。
- 万方悲哀:四方百姓的苦难。
- 兢慎俭约:形容君主应当小心谨慎,节俭约束自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元结,唐代诗人,主要以诗歌和散文见长,作品多关注社会现实和人性。
创作背景:该诗写于唐代,反映了当时社会中的暴政与人们的苦难,表达了对残酷统治者的不满与对美好统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虐王”为切入点,揭示了暴政对社会的伤害。诗中通过对比理想的君主与残暴的统治者,表现出对后者的深刻批判。诗人以“慈顺明恕”的理想君主形象,反衬出虐王的无知与残忍,展示出对人性的深刻理解与关怀。通过“万方悲哀”的描绘,诗人唤起了读者对底层百姓痛苦的关注。整首诗情感真挚,言辞犀利,发人深思,警示后人应当谨慎对待权力与欲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古有虐王:引入主题,说明有一位残暴的君王。
- 昏毒狂忍,无恶不及:描述其极度的愚昧与残忍,形象鲜明。
- 故为至虐之诗:表明该诗的创作动机。
- 慈顺明恕,可以化人:理想君主的特质。
- 忍行昏恣:指虐王的行为。
- 独乐其身:强调自私自利的态度。
- 万方悲哀:突显暴政下人民的苦难。
- 于斯而喜,当云何哉:质疑其为何在悲惨的环境中感到快乐。
- 夫为君上兮,兢慎俭约:再次强调理想君主的品质。
- 忍行荒惑,虐暴于人:警告暴君的行为终将导致灭亡。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理想与现实的对比,增强诗的冲击力。
- 排比:使用排比句式,增强气势与情感表达。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对残暴君王的批判,表达了对仁德治国的渴望,警示统治者应当以民为本,反思自己的行为。
意象分析
- 虐王:象征着权力的腐败与暴政。
- 万方悲哀:代表人民的苦难,强调社会的动荡不安。
- 慈顺明恕:象征着理想中的统治者形象,是对美好政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虐王”的特点是什么?
- A. 明智仁爱
- B. 残暴无道
- C. 忍辱负重
- D. 高瞻远瞩
-
诗中提到的理想君主应具备的品质包括哪些?
- A. 残忍
- B. 仁爱
- C. 独乐其身
- D. 慈顺明恕
答案:
- B
-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怨诗》:同样关注社会现实,抒发对暴政的不满。
- 《木兰诗》:通过个人故事反映社会背景,表现女性的勇气。
诗词对比:
- 元结的《二风诗》与白居易的《长恨歌》:两者都关注人性与社会,前者批判暴政,后者则探讨爱情与悲剧。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元结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