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缕曲 倚楼看晚霞》
时间: 2025-02-04 15:34:3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金缕曲 倚楼看晚霞
作者:邓潜
老景如斯也,亘鱼天红绡万匹,日光穿射。倒影园池成金碧,小李将军图画。别铸出锦官台榭。几点雨声吹散绮,又何人掷杖虹桥挂。浑误在,赤城下。伤高心事当初夏。记前番醉波微晕,离觞亲把。人面端相朱颜改,定子当筵谁话。还寄赠秋云罗帕。江上烟波山外树,甚诗情只向黄昏写。空盼到,月明夜。
白话文翻译:
诗中的景象依旧如此,天际如红绡般绚烂,阳光透过云层照射下来。园池中的倒影呈现出金碧辉煌的色彩,仿佛小李将军的画作。再也没有人能建造出锦官台的华美楼阁。几声细雨吹散了绮丽的景致,又有谁在虹桥上投掷杖子呢?一切都是错的,在赤城之下,心中的忧伤如初夏般沉重。记得前次我醉于微波荡漾,举杯亲密相对。可如今人面如花,朱颜已改,谁还能在筵席上与我畅谈?我再寄赠你秋云罗帕,江上的烟波与山外的树木,诗情只在黄昏时分得以表达。我只能空盼明月的夜晚。
注释:
- 老景如斯也:旧日的景象还是如此。
- 亘鱼天红绡万匹:形容晚霞如万匹红色绸缎般在天空中铺展。
- 倒影园池成金碧:园中池水的倒影显得金光闪闪、碧绿交融。
- 小李将军:指的是历史上的小李将军,象征美丽的画作。
- 锦官台:指代美丽的楼阁。
- 几声雨声:几声细雨的声音。
- 赤城下:可能指某个地方,带有情感的沉重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邓潜,近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细腻的情感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融入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具有很强的画面感。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一个晚霞映照的黄昏,诗人借助自然的景象抒发内心的情感,反映了人生的无常与对美好事物的追忆。
诗歌鉴赏:
《金缕曲 倚楼看晚霞》是一首充满情感与画面感的词作。诗中描绘了夕阳西下时的绚丽景象,晚霞如红绸般铺展,倒影在池水中闪烁出金碧辉煌的色彩。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一刻,感受到自然的美与无常。
词中提到小李将军的画作,暗示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而“锦官台”的提及则是对往昔繁华的怀念。随着几声雨声的吹散,诗人心中的忧伤愈加显露,反映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感伤。
此外,诗中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思考也颇具深意。人面朱颜改,意味着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变化与岁月无情。最后,诗人空盼明月夜晚的情感,增强了对未来美好时光的向往。
整首词语句清丽,情感真挚,既有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有对人生感慨的深沉,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情感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老景如斯也:开篇直入,点出景象依旧。
- 亘鱼天红绡万匹,日光穿射:描绘天边晚霞的绚丽,阳光的照射让景象更加生动。
- 倒影园池成金碧:描写池水的倒影,色彩斑斓。
- 小李将军图画:引入小李将军的画作,象征美。
- 别铸出锦官台榭:对美好事物的怀念与失落。
- 几点雨声吹散绮:细雨声打破了美丽的景象。
- 又何人掷杖虹桥挂:提问,表达孤独与失落。
- 浑误在,赤城下:强调身处的环境与心情的错位。
- 伤高心事当初夏:感叹情绪如初夏般热烈。
- 记前番醉波微晕:回忆过去的美好时光。
- 人面端相朱颜改:人与人之间的变化。
- 定子当筵谁话:思索与他人交流的无奈。
- 还寄赠秋云罗帕:寄情于物,表达情感。
- 江上烟波山外树:描绘自然风光。
- 甚诗情只向黄昏写:表达诗意的局限。
- 空盼到,月明夜:对未来美好时光的期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晚霞比作红绡,增强视觉效果。
- 对仗:如“江上烟波山外树”,对称的结构使语言更具韵律感。
- 拟人:通过“人面端相朱颜改”表现情感的变化。
主题思想: 整首词通过描绘黄昏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感叹人生无常和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变迁,最终寄托于对未来的期盼。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晚霞:象征美好时光的短暂与易逝。
- 园池:体现自然的宁静与和谐美。
- 小李将军:代表美的追求与怀念。
- 锦官台:象征昔日繁华与现今的失落。
- 秋云罗帕:寄托思念与情感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晚霞比作什么?
- A. 红绡
- B. 绿竹
- C. 蓝天
-
小李将军的画作象征了什么?
- A. 美好
- B. 悲伤
- C. 遗忘
-
诗人对未来的期待是什么?
- A. 明月夜
- B. 暴风雨
- C. 灿烂阳光
答案:
- A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杜甫的《春望》
- 温庭筠的《更漏子》
诗词对比:
- 《庐山谣》:同样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美的向往与感慨。
- 《春望》: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反映时代背景下的情感波动。
参考资料:
- 《古典诗词鉴赏》:综合性书籍,提供古典诗词的解析与鉴赏。
- 《唐诗宋词鉴赏辞典》:详细解释诗词中的典故与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