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金蕉叶
袁去华 〔宋代〕
江枫半赤。雨初晴雁空绀碧。
爱篱落黄花秀色。带零露旋摘。
向晚西风淡日。发萧萧任从帽侧。
更莫把茱萸叹息。且更持大白。
白话文翻译
在江边,枫树的叶子已经半红,雨后初晴,天空中飞过大雁,映衬着深蓝色的天空。
我爱那篱笆旁开着的黄花,鲜艳的颜色。
带着露珠的花朵轻轻采摘。
傍晚时分,西风轻柔,日头渐渐西沉,发丝在风中轻轻飘扬。
不要再对茱萸花叹息,且把酒杯高举畅饮。
注释
- 江枫半赤:指江边的枫树叶子已经开始变红,象征着秋天的来临。
- 雨初晴:刚刚下过雨,天空放晴,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
- 雁空绀碧:雁在空中飞翔,背景是深蓝色的天空。
- 爱篱落黄花:表达对篱笆旁黄花的喜爱。
- 带零露旋摘:带着露水的花朵被轻轻采摘。
- 向晚西风淡日:傍晚时分,西风轻柔,日头渐渐西沉。
- 发萧萧任从帽侧:头发随风飘扬,任其自然。
- 更莫把茱萸叹息:茱萸是古代端午节的象征,诗人劝不要再为往事而叹息。
- 且更持大白:继续举杯畅饮,享受当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袁去华,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以清新婉约的诗风闻名,擅长描绘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秋季,反映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观察与感悟,表达了对生命短暂、时光流逝的感慨,伴随着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诗歌鉴赏
《金蕉叶》是一首描绘秋日景色的诗,通过对自然的细腻观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开篇的“江枫半赤”便为全诗奠定了一个秋天的基调,红枫的色彩使人感受到浓厚的秋意。接下来的“雨初晴雁空绀碧”,则描绘了秋天清晨的宁静,雨后的空气清新,蓝天中飞翔的雁群更是让人感受到一种高远的情怀。
诗中“爱篱落黄花秀色”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黄花的鲜艳与枫叶的红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仿佛在诉说着生命的绚烂与短暂。接着,诗人描绘了傍晚的情景,西风轻柔,日头渐渐西沉,发丝随风飘荡,营造出一种惬意而又略显忧伤的氛围。
最后,诗人劝诫自己与他人不要再对茱萸花叹息,反而应当把酒杯高举,尽情享受当下的生活。这不仅是对美好时光的珍惜,更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整首诗风格清新,情感真挚,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包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江枫半赤:描绘了秋天的江边,枫树的叶子开始泛红,暗示季节的变化。
- 雨初晴雁空绀碧:雨后天空放晴,雁群飞过,呈现出宁静与广阔的自然景象。
- 爱篱落黄花秀色:表达了对篱笆旁黄花的喜爱,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敏感。
- 带零露旋摘:带着清晨露水的花朵,轻轻摘下,象征着对美好瞬间的珍惜。
- 向晚西风淡日:描绘傍晚的轻风和淡淡的阳光,营造出一种闲适的氛围。
- 发萧萧任从帽侧:风吹动发丝,展现了随性与自然的状态。
- 更莫把茱萸叹息:劝诫自己不要再为往事感伤,提醒人们珍惜当下。
- 且更持大白:继续饮酒,享受生活中的美好时刻。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物与人的情感联系,展现诗人的内心世界。
- 拟人:通过描写风、雨、花等自然元素,赋予它们情感,使诗歌更加生动。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称,音韵和谐,增强了诗的美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歌表达了对秋天自然景色的热爱,对生命短暂的感慨,以及对当下生活的珍惜与享受,体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江枫:象征着秋天的到来,寓意着时间的流逝。
- 黄花:代表生命的美好与短暂,提醒人们珍惜当下。
- 露珠:象征着清新与纯洁,反映了自然的美丽。
- 西风:代表着夏去秋来的变迁,暗示着时光的流逝。
- 茱萸:与节令相关,象征着对往事的怀念与感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江枫半赤”意味着什么?
- A. 江枫完全红了
- B. 江边的枫树开始变红
- C. 江边没有枫树
-
“更莫把茱萸叹息”这句话的意思是?
- A. 要继续叹息往事
- B. 不要再为过去感伤
- C. 对茱萸赞美
-
诗中描写的天空是什么颜色?
- A. 灰色
- B. 深蓝色
- C. 红色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袁去华的《金蕉叶》与李白的《月下独酌》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但袁去华更注重细腻的自然描写,而李白则倾向于表现豪放的情怀。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