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杂书六首 其六》

时间: 2025-01-11 17:07:48

望极添秋思,楼高动旅怀。

天寒诸濑急,野阔四山来。

馀叶能几许,高鸿殊未回。

年年洛阳道,岁晚厌风埃。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冬日杂书六首 其六 张耒 〔宋代〕

望极添秋思,楼高动旅怀。 天寒诸濑急,野阔四山来。 馀叶能几许,高鸿殊未回。 年年洛阳道,岁晚厌风埃。

白话文翻译:

极目远望增添了秋日的思绪,高楼之上触动了旅途的情怀。 天气寒冷,多条溪流急速流淌,原野广阔,四周的山峦仿佛迎面而来。 残留的树叶还能有多少,高飞的大雁尚未归来。 每年都要走过洛阳的道路,到了岁末,厌倦了风尘。

注释:

  • 望极:极目远望。
  • 秋思:秋天的思绪。
  • 旅怀:旅途中的情怀。
  • 诸濑:多条溪流。
  • 馀叶:残留的树叶。
  • 高鸿:高飞的大雁。
  • 殊未:尚未。
  • 洛阳道:指通往洛阳的道路。
  • 岁晚:岁末。
  • 厌风埃:厌倦风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反映了宋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追求。此诗可能作于张耒旅途中,表达了对旅途的感慨和对岁末的厌倦。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张耒在冬日旅途中所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了旅途中的孤独和对岁末的厌倦情绪。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冬日的景象为背景,通过“望极”、“楼高”等词语,描绘了诗人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诗中“天寒诸濑急,野阔四山来”一句,既表现了冬日的寒冷,又通过“急”和“来”两个动词,赋予了自然景物以动态感,增强了诗歌的生动性。后两句“馀叶能几许,高鸿殊未回”则通过对残叶和大雁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归乡的渴望。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展现了张耒诗歌的独特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望极添秋思,楼高动旅怀。”:诗人极目远望,增添了秋日的思绪,高楼之上触动了旅途的情怀。
  2. “天寒诸濑急,野阔四山来。”:天气寒冷,多条溪流急速流淌,原野广阔,四周的山峦仿佛迎面而来。
  3. “馀叶能几许,高鸿殊未回。”:残留的树叶还能有多少,高飞的大雁尚未归来。
  4. “年年洛阳道,岁晚厌风埃。”:每年都要走过洛阳的道路,到了岁末,厌倦了风尘。

修辞手法:

  • 比喻:“天寒诸濑急”中的“急”字,比喻溪流在寒冷中的急速流淌。
  • 拟人:“野阔四山来”中的“来”字,赋予山峦以动态感,仿佛山峦在移动。
  • 对仗:“馀叶能几许,高鸿殊未回”中的“几许”和“殊未”形成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冬日景象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在旅途中的孤独和对岁末的厌倦情绪,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归乡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望极:极目远望的景象。
  • 楼高:高楼之上的视野。
  • 天寒:寒冷的天气。
  • 诸濑:多条溪流。
  • 野阔:广阔的原野。
  • 四山:四周的山峦。
  • 馀叶:残留的树叶。
  • 高鸿:高飞的大雁。
  • 洛阳道:通往洛阳的道路。
  • 岁晚:岁末。
  • 厌风埃:厌倦风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天寒诸濑急”中的“急”字,比喻了什么? A. 溪流的缓慢流淌 B. 溪流的急速流淌 C. 溪流的平静流淌 答案:B

  2. 诗中“野阔四山来”中的“来”字,赋予了什么以动态感? A. 溪流 B. 山峦 C. 树叶 答案:B

  3. 诗中“馀叶能几许,高鸿殊未回”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感慨? A. 时光流逝 B. 旅途的孤独 C. 归乡的渴望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通过描写山居秋日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 杜甫《登高》:通过对登高所见景象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诗词对比:

  • 张耒《冬日杂书六首 其六》与王维《山居秋暝》:两首诗都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了诗人的情感,但张耒的诗更多地表达了旅途的孤独和对岁末的厌倦,而王维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隐居生活的宁静和对自然的热爱。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耒的诗歌,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张耒诗集》:收录了张耒的全部诗歌,是研究张耒诗歌的重要参考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