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蕉叶》

时间: 2025-01-27 03:50:45

涛翻浪溢。

调停得、似糖似蜜。

试一饮、风生两腋。

更烦襟顿失。

雾縠衫儿袖窄。

出纤纤、自传坐客。

觑得他、烘地面赤。

怎得来痛惜。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金蕉叶
作者: 袁去华〔宋代〕

涛翻浪溢。调停得似糖似蜜。试一饮风生两腋。更烦襟顿失。雾縠衫儿袖窄。出纤纤自传坐客。觑得他烘地面赤。怎得来痛惜。


白话文翻译:

海浪翻滚,水面起伏,仿佛被调和得如同糖蜜一般。试着在风中饮酒,感到风在腋下生起,令人烦恼的衣襟顿时失去了原来的样子。雾气缭绕,衣袖显得窄小。轻盈的身影独自坐下,打量着周围的一切。看到地面被烘烤得赤红,不禁感到一阵心痛。


注释:

  • 涛翻浪溢:海浪翻滚,水面起伏,形容波涛汹涌的情景。
  • 调停得似糖似蜜:调和得如同糖蜜一般,形容水的状态甜美。
  • 试一饮风生两腋:试着喝酒,感到风从腋下吹来。
  • 更烦襟顿失:烦恼的衣襟瞬间失去整齐。
  • 雾縠衫儿袖窄:雾气弥漫,衣袖显得窄小,形容衣服轻薄。
  • 出纤纤自传坐客:轻盈的身影独自坐下,暗指女子的优雅姿态。
  • 觑得他烘地面赤:看到地面被烘烤得赤红,形容环境的炎热。
  • 怎得来痛惜:怎么会感到如此心痛,表达对环境或心情的惋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袁去华,字子恺,号青山,宋代词人,以其清新俊逸的词风而著称。他的词多描写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感,往往融情于景,具有很强的画面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南宋时期,社会动荡,诗人心中或有忧国之情,也可能是对个人生活的感慨。诗中描绘了自然与内心情感的交融,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金蕉叶》是一首富有画面感的词作,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与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自然的美与内心的感受。开篇的“涛翻浪溢”描绘了大海的波涛,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感;而接下来的“调停得似糖似蜜”,则把这股狂野的波涛与甜美的味道结合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比,暗示着生活中美与苦的交织。

在诗的中段,诗人借助风与衣襟的描写,表达了内心的烦恼与失落。风的吹拂使得衣襟凌乱,象征着生活中的不安与迷惘。而“雾縠衫儿袖窄”,则展现出一种轻盈而又脆弱的美感,仿佛在诉说着女子的柔弱与孤独。

最后,“觑得他烘地面赤”则是一种对周围环境的敏感反应,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人心的深刻洞察。整首词在意象的运用上,既有自然的壮丽,又有个人的细腻情感,形成了一种和谐美的统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涛翻浪溢:描绘出大海波涛汹涌的景象,给人以震撼的感觉。
  2. 调停得似糖似蜜:将自然景象与甜美的感受相结合,形成生动的对比。
  3. 试一饮风生两腋:描绘出在风中饮酒的情景,带有一丝轻松与随意。
  4. 更烦襟顿失:表达出因风的吹拂而产生的烦恼,反映内心的不安。
  5. 雾縠衫儿袖窄:用细腻的描写展现女子的柔弱与优雅。
  6. 出纤纤自传坐客:刻画了女子优雅的姿态,显得轻盈动人。
  7. 觑得他烘地面赤:表现出对环境的敏锐观察,感受到热情的场景。
  8. 怎得来痛惜:表达对生活的感慨与惋惜,情感深沉而真实。

修辞手法

  • 比喻:“似糖似蜜”形象地描绘了海水的状态,增强了意象的表现力。
  • 拟人:“风生两腋”赋予了自然以人的情感,使人感同身受。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工整,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和节奏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反映内心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思与感悟,表达了对自然美的向往与对人生苦乐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涛浪:象征生活的波折与不安。
  • 糖蜜:象征美好与甜蜜的时光。
  • :象征内心的烦恼与不安。
  • :象征迷雾中的无助与困惑。
  • 赤地:象征环境的炎热与生命的脆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涛翻浪溢”描绘了什么情景?

    • A. 大海的波涛
    • B. 风的吹拂
    • C. 暴风雨
  2. “调停得似糖似蜜”暗示了什么?

    • A. 生活的苦涩
    • B. 自然的美好
    • C. 个人的悲伤
  3. 诗中提到的“雾縠”是用来形容什么?

    • A. 天气阴沉
    • B. 衣服轻薄
    • C. 身体疲惫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柳永的《雨霖铃》

诗词对比

  • 袁去华与李清照的作品都展现了细腻的情感,但袁去华更注重自然景物的描写,而李清照则更强调对个人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词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