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 癸卯端午赋寄萧将军,兼呈陈叶两元帅。今年农历闰四月,端午乃迟于夏至后三日》

时间: 2025-02-04 16:28:13

闰感黄杨,宴夏抽蒲剑。

斟得雄黄酒满杯,妖魅形都现。

冷眼看蛟馋,洁志占爻变。

拚与湘流洗旧愁,浩渺情何限。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卜算子 癸卯端午赋寄萧将军,兼呈陈叶两元帅
作者: 龙榆生

闰感黄杨,宴夏抽蒲剑。
斟得雄黄酒满杯,妖魅形都现。
冷眼看蛟馋,洁志占爻变。
拚与湘流洗旧愁,浩渺情何限。


白话文翻译:

在这个闰月的端午节,心中感慨万千,正值夏季,我取出蒲剑,准备庆祝。
将雄黄酒倒满一杯,眼前的妖魅形象顿时显现。
我冷眼旁观那些贪婪的蛟龙,心中保持清白的志向,试图通过占卦来改变命运。
决心与湘江的流水一同洗去旧日的愁苦,浩瀚的情感又有多少呢?


注释:

  • 闰感黄杨: “闰”指农历中出现的闰月;“黄杨”是一种植物,常用于制作器具,象征端午节的气氛。
  • 蒲剑: 端午节习俗之一,意味用艾草制作的剑,以驱邪避邪。
  • 雄黄酒: 端午节饮用的酒,传统上认为能驱虫解毒。
  • : 指传说中的水怪,象征着贪婪与邪恶。
  • 湘流: 指湘江,代表着流动的河水,象征着洗去忧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龙榆生(1898-1968),近现代诗人,曾留学日本,受西方文学影响,创作风格独特,擅长抒情和表现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癸卯年(1943年),正值抗日战争时期,诗人通过端午节的传统文化表达对旧愁的洗涤与对未来的希望,同时寄托对战友的情谊。


诗歌鉴赏:

这首《卜算子》通过端午节的传统元素,结合个人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对友人的思考与怀念。开篇“闰感黄杨,宴夏抽蒲剑”便带出了端午节的气息,诗人借助节日的习俗,表达内心的复杂情感。雄黄酒的出现,不仅是节日的饮品,更是对妖魅的驱逐,暗示了对邪恶势力的抵抗。

接着,诗人用“冷眼看蛟馋”来表现对世俗贪欲的批判,展现出一种超然的态度。他以“洁志占爻变”表达内心的坚定信念,希望通过占卦的方式来改变命运。最后一句“浩渺情何限”则是情感的延展,显示出诗人对人生无尽的思考与感慨。

整首诗以端午为背景,通过传统习俗传达了诗人对历史的反思与对未来的期盼,情感深邃而厚重,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闰感黄杨,宴夏抽蒲剑”:用节日的习俗引入,表现出一种喜庆的气氛。
  2. “斟得雄黄酒满杯,妖魅形都现”:饮酒的同时,暗示了对邪恶的警惕与驱逐。
  3. “冷眼看蛟馋,洁志占爻变”:以冷静的态度面对贪欲,表达内心的清白志向。
  4. “拚与湘流洗旧愁,浩渺情何限”:与流动的水一同洗去旧愁,表达情感的无尽与深厚。

修辞手法:

  • 对仗: “宴夏抽蒲剑”与“斟得雄黄酒满杯”形成对仗,增添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 “蛟”象征贪婪与邪恶,表达对社会现象的不满。

主题思想: 通过端午节的传统习俗,表达诗人对历史的反思、对旧愁的洗涤以及对未来的希望,情感真挚而深邃。


意象分析:

  • 黄杨: 象征了端午节的传统与文化。
  • 蒲剑: 代表节日的习俗,寓意驱邪避邪。
  • 雄黄酒: 传统饮品,象征着对邪恶的抵抗。
  • 湘流: 代表流动与洗涤,象征着对旧愁的洗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闰月的出现通常意味着什么?

    • A. 节日的庆祝
    • B. 农历的调整
    • C. 增加的月份
  2. 诗中提到的“雄黄酒”有什么象征意义?

    • A. 美酒佳肴
    • B. 驱邪解毒
    • C. 朋友之间的情谊
  3.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旧愁的沉浸
    • B. 对未来的迷茫
    • C. 对情感的无尽思考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端午日赐衣》 by 杜甫
  • 《端午》 by 白居易

诗词对比:

  • 杜甫的《端午日赐衣》:同样以端午为背景,但更侧重于皇恩与个人情感的交织。
  • 白居易的《端午》:突出节日的民俗与人情,展现了更加平民化的视角。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诗宋词鉴赏辞典》
  • 《近现代诗人研究》

这些参考书目和文章将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古诗词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