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风诗。乱风诗五篇。至荒》

时间: 2025-01-24 19:10:57

(古有荒王,忘戒慎道,以逸豫失国,故为《至荒》 之诗一章三韵十二句)

国有世谟,仁信勤欤。

王实惛荒,终亡此乎。

焉有力恣谄惑,而不亡其国?

呜呼亡王,忍为此心!

敢正亡王,永为世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古有荒王,忘戒慎道,以逸豫失国,故为至荒之诗一章三韵十二句。国有世谟,仁信勤欤。王实惛荒,终亡此乎。焉有力恣谄惑,而不亡其国?呜呼亡王,忍为此心!敢正亡王,永为世箴。

白话文翻译

古时有位荒王,他忘记了戒慎和道义,因享乐而失去了国家,所以写下了这首《至荒》的诗。国家有世代的法则,是否需要仁德、诚信和勤奋呢?这位荒王实在是懈怠荒唐,最终会丧失自己的王国。哪里有权势的人任凭谄媚和迷惑,而不导致国家的覆亡呢?唉,亡王啊,怎能忍受这样的内心?我敢于直言亡王,愿永远为世人警示。

注释

  • 荒王:指的是因享乐而荒废政事的统治者。
  • 戒慎道:指戒除心中的懈怠,谨慎地行使道义。
  • 逸豫:指过度的安逸和享乐。
  • 世谟:指国家的法则和道理。
  • 恣谄惑:指任由谄媚和迷惑的行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元结,唐代诗人,以其诗歌清新、意境深远而著称。他的作品常常反映社会现实与个人感受,具有一定的哲理性。

创作背景:这首《二风诗》中的《至荒》,是元结对历史上荒王的警示,反映了对统治者忘却责任、沉迷享乐的批判,旨在提醒后人保持警惕。

诗歌鉴赏

《至荒》通过对荒王的描写,展现了一个统治者因沉迷享乐而失去国家的悲剧。诗中提到的“戒慎道”与“逸豫失国”之间的对比,揭示出治理一个国家的艰难与重要性。元结以沉痛的口吻,告诫后代统治者不能忘记自己的责任与义务。整首诗运用简洁的语言,深刻的道理,令人在阅读时不仅感受到历史的沉重,也引发对当代的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古有荒王,忘戒慎道”:讲述荒王的背景,强调其忘却责任。
    • “以逸豫失国”:因享乐而失去国家,揭示统治者的失误。
    • “国有世谟,仁信勤欤”:质疑统治的基础,强调仁德与诚信的重要性。
    • “王实惛荒,终亡此乎”:揭示荒王的懈怠最终导致灭亡。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戒慎道”与“逸豫”,形成鲜明对比,增强诗意。
    • 反问:通过反问句式,增强了诗的警示效果。
  • 主题思想:整首诗旨在警示统治者需保持戒慎,不能沉迷于享乐,强调治理国家的责任与义务。

意象分析

  • 荒王:象征失去理智和责任的统治者。
  • 戒慎道:象征统治者应有的品德与操守。
  • 逸豫:代表奢华享乐的生活方式,警示其后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至荒》中的“荒王”象征什么?

    • A. 有道明主
    • B. 沉迷享乐的统治者
    • C. 仁德之王
  2. 诗中提到的“戒慎道”是什么意思?

    • A. 忘却责任
    • B. 坚守道义
    • C. 追逐享乐
  3. 诗中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 A. 夸张
    • B. 对仗
    • C. 比喻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反映了国家动荡与统治者责任的问题。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探讨政治与个人的关系。

诗词对比: 可以将《至荒》与《春望》进行对比,两者都涉及国家的兴亡与统治者的责任,但《至荒》更侧重于对荒唐统治的批判,而《春望》则表现出对国破山河的感慨。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元结诗文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