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惠州改前韵》

时间: 2025-01-22 22:35:41

九十日春都过了,贪忙何处追游。

三分春色一分愁。

雨翻榆荚阵,风转柳花球。

我与使君皆白首,休夸少年风流。

佳人斜倚合江楼,水光都眼净,山色总眉愁。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临江仙·惠州改前韵
作者: 苏轼

九十日春都过了,贪忙何处追游。
三分春色一分愁。
雨翻榆荚阵,风转柳花球。
我与使君皆白首,休夸少年风流。
佳人斜倚合江楼,水光都眼净,山色总眉愁。

白话文翻译:

春天已经过去了九十天,我在忙碌中无处去追寻游玩。春色中有三分美景,却也夹杂一分愁苦。雨水翻动着榆树的花荚,春风吹动着柳树的花球。我和使君都已白发苍苍,不必再夸口年轻时的风流韵事。佳人斜倚在合江楼上,水光映照得她的眼睛清澈无比,而山色则让人增添几分忧愁。

注释:

  • 贪忙: 忙于追求,急切地想要游玩。
  • 三分春色一分愁: 三分是春天的美好,夹杂着一分忧愁。
  • 榆荚: 榆树的花荚,春雨打落的景象。
  • 使君: 指友人或同辈,象征同龄人。
  • 眉愁: 眉头带着愁苦。

典故解析:

“合江楼”可能指惠州的著名景点,寓意与佳人相伴的美好时光。“白首”则象征着衰老与时光的流逝,传达出人生无常的哲理。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以豪放、清新见长,深受后世喜爱。
  •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苏轼被贬惠州时,描绘了他对春天的怀念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反映了个人的忧伤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临江仙·惠州改前韵》展现了苏轼对春天的留恋和对时光流逝的感叹。开篇便以“九十日春都过了”引入,表现了春天的短暂与人生的无常。接着,诗人描绘了春天的美景却又不忘夹杂自己的愁苦,展现出一种“春色三分愁一分”的复杂情感。这种对比不仅加强了诗的情感深度,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矛盾。

后半部分,诗人和友人皆已白首,强调了岁月的无情与青春的逝去,令人感到一阵惆怅。然而,与佳人相伴的画面又带来了一丝温柔的美好,尽管“水光都眼净”,却也无法掩饰“山色总眉愁”的忧伤。这种晴雨交替、愁苦与欢乐并存的情感,使得整首诗在抒情上更为丰富,既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又有对人生苦短的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九十日春都过了”:春天已过去很久,暗示时间的流逝。
    2. “贪忙何处追游”:忙碌中无暇游玩,表达了对自由时光的渴望。
    3. “三分春色一分愁”:春色之美中夹杂着忧愁。
    4. “雨翻榆荚阵,风转柳花球”:描绘春雨春风中自然景象,象征春天的生机。
    5. “我与使君皆白首”:与友人同样衰老,感慨人生无常。
    6. “休夸少年风流”:不必再谈年轻时的风流韵事,表明对过去的释怀。
    7. “佳人斜倚合江楼”:描绘佳人在楼上的美好画面。
    8. “水光都眼净,山色总眉愁”:水光明净而山色却愁苦,反映内心的复杂情感。
  • 修辞手法:

    • 对比: 春色与愁苦的对比,突出情感的矛盾。
    • 拟人: 雨和风似乎具有生命,生动描绘自然景象。
    • 对仗: 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春天的怀念、对人生短暂的感慨,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体现了苏轼对生命的思考与感悟。

意象分析:

  • 春天: 象征着生命与希望,然而也伴随愁苦,显示人生的复杂性。
  • 榆荚与柳花: 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反映出春天的生机与变化。
  • 合江楼: 作为一个具体的地点,象征着美好的回忆与情感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九十日春都过了”中的“九十日”指的是?
    A. 九十天
    B. 九十个春天
    C. 九十个日子
    答案:A

  2. “三分春色一分愁”中“愁”指的是什么?
    A. 伤心
    B. 忧愁
    C. 对春天的怀念
    答案:B

  3. 诗中提到的“使君”是指?
    A. 朋友或同辈
    B. 年轻人
    C. 官员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庐山谣》
  • 诗词对比:

    • 苏轼的《临江仙》与李白的《将进酒》:两者都体现了对人生短暂的感慨,但苏轼更侧重于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与内心情感的反思,而李白则着重于豪放的个性与饮酒作乐的态度。

参考资料:

  • 《苏轼诗文集》
  • 《中国古典诗词解析》
  • 《宋代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