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邑八景 其一 三江夹洞》

时间: 2025-01-11 13:59:36

壮矣城南一洞天,三江环绕夜沦涟。

澄波没岸凝秋雾,空翠飞檐挂紫烟。

一粒明珠浮镜里,半钩新月映帘前。

依稀欲写沧洲景,到处逢人话辋川。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壮矣城南一洞天,三江环绕夜沦涟。
澄波没岸凝秋雾,空翠飞檐挂紫烟。
一粒明珠浮镜里,半钩新月映帘前。
依稀欲写沧洲景,到处逢人话辋川。

白话文翻译:

在城南有个壮丽的洞天,三条江水环绕着夜晚的涟漪。
清澈的波浪没入岸边,凝聚着秋天的雾气,
空中的翠色飞檐挂着紫烟。
一颗明珠漂浮在镜子里,半弯的新月映照在帘子前。
依稀想要描绘沧洲的美景,四处遇到人们谈论辋川。

注释:

  • 壮矣:壮丽的、宏伟的。
  • 洞天:指美丽的山水景区。
  • 三江:指环绕的三条江水。
  • 沦涟:水波荡漾的样子。
  • 澄波:清澈的水波。
  • 没岸:水面没入岸边。
  • 凝秋雾:秋天的雾气凝聚在空中。
  • 空翠:空中的绿色。
  • 飞檐:屋檐向上翘起的样子。
  • 紫烟:指烟雾的颜色,给人一种朦胧的感觉。
  • 明珠:比喻美好事物。
  • 镜里:指水面如镜。
  • 半钩新月:月亮的一部分,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 依稀:模糊不清的样子。
  • 沧洲:指广阔的水域。
  • 辋川:指的是一个风景名胜,诗人经常提及的地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邢之显,明代诗人,生活在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他的诗歌以描写自然景观和抒发个人情感为主,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明代,正值社会文化的繁荣期,诗人受到自然美景的启发,表达了对山水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诗歌鉴赏:

《文邑八景 其一 三江夹洞》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诗作。诗中描绘了城南的壮丽洞天,三江环绕,夜晚的波光粼粼,清澈的水面和秋天的雾气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恬静而神秘的氛围。作者运用细腻的笔触,将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结合,展现了他对自然的赞美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中提到的“明珠”与“新月”,不仅是自然景象的描写,更象征着诗人内心的追求与理想。在这幅画面中,诗人将自己的思绪寄托于自然的美景之中,体现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整首诗浑然天成,意境深远,给人一种如临其境的感受,展现了古代文人对自然景观的细致观察与深刻理解。通过对山水的描绘,诗人不仅传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也反映了他内心的宁静与思索。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壮矣城南一洞天:开篇即点明地点,描绘了城南的美丽洞天,设定了壮丽的背景。
  2. 三江环绕夜沦涟:三条江水环绕,夜晚波光闪烁,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3. 澄波没岸凝秋雾:清澈的水波与秋雾相结合,表现出一种清新而朦胧的美感。
  4. 空翠飞檐挂紫烟:飞檐与紫烟的结合,增添了诗的层次感和意境。
  5. 一粒明珠浮镜里:明珠寓意美好,反映了诗人对美的追求。
  6. 半钩新月映帘前:新月的倒影增添了夜晚的宁静,营造出梦幻般的场景。
  7. 依稀欲写沧洲景:诗人想要描绘更广阔的自然景象,表达内心对美的渴望。
  8. 到处逢人话辋川:最后一句则展现了诗人对辋川的怀念和对人文交流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水面比作镜子,形象生动。
  • 拟人:通过“凝秋雾”给雾气赋予了生命。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表达了对山水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思索。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洞天:象征着美好的自然环境。
  • 三江:代表水的灵动与生命。
  • 秋雾: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沉静。
  • 明珠:象征着美好理想与追求。
  • 新月:象征着希望与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三江”指的是: A. 三条江水 B. 三个城市 C. 三个人物
    答案:A

  2. 诗中的“明珠”象征着: A. 财富 B. 美好理想 C. 名声
    答案:B

  3. 诗人对自然的态度是: A. 忽视 B. 热爱和向往 C. 恐惧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观,但更侧重于山与水的结合,展现出一种深邃的内心世界;而邢之显的《三江夹洞》则更加强调水的灵动与夜的宁静,展现出一种恬淡的生活态度。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山水诗的美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