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太平寺法华院薝卜亭醉题》

时间: 2025-01-26 23:31:10

六花薝卜林间佛,九节菖蒲石上仙。

何似东坡铁拄杖,一时惊散野狐禅。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六花薝卜林间佛,
九节菖蒲石上仙。
何似东坡铁拄杖,
一时惊散野狐禅。


白话文翻译:

在林间的佛像旁,六花薝卜盛开;
在石上的仙人旁,九节菖蒲摇曳。
怎能比得上东坡的铁拄杖,
一瞬间就把那些野狐禅惊散了。


注释:

  • 薝卜:一种植物,叶子细长,常生长在湿润的地方。此处用以描写自然的美。
  • 菖蒲:水生植物,常用作药材,具有象征清明和避邪的意义。
  • 东坡:指苏轼自称,东坡是他的号,表现出他对自身身份的认同。
  • 野狐禅:指一种不正宗的禅宗修行,隐喻那些表面修行实则无知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他的诗词以豪放、豁达著称,深受后人喜爱。苏轼的生平充满坎坷,包括被贬谪和与朋友的交往,塑造了他宽广的视野与深厚的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苏轼游览常州太平寺时,体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及对佛教思想的探讨。诗中描绘的植物意象,反映了他对环境的细腻观察,并通过对比表达了对个人修行与自然和谐的思考。


诗歌鉴赏:

《常州太平寺法华院薝卜亭醉题》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苏轼对自然和修行的独特理解。诗的开头通过“六花薝卜”和“九节菖蒲”这两种植物,营造出一种幽静清雅的环境,仿佛置身于一个仙境。接着,诗人巧妙地将自己的拄杖与自然景物相对比,表明他认为自己并不高于自然和修行的境界,传递出一种谦逊的态度。

最后一句“一时惊散野狐禅”,则表现出一种对世俗修行状态的讽刺,暗示那些自以为是的修行者犹如野狐般轻浮,无所依托。整首诗在意象的营造和情感的表达上,展现了苏轼深邃的哲思与对人生的思考,体现了他对自我修养与自然和谐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六花薝卜林间佛”:描绘了佛像旁的自然景象,表达出一种宁静与和谐。
  • “九节菖蒲石上仙”:用菖蒲来比喻仙人,表达出对自然与灵性的向往。
  • “何似东坡铁拄杖”:自称东坡,通过拄杖自我反思,暗含对自身修行的自谦。
  • “一时惊散野狐禅”:以“惊散”表达了对伪修行者的不屑,体现出诗人对真实修行的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植物象征修行者,表现出对自然的崇敬。
  • 对仗:诗的结构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 拟人:将植物与仙人相提并论,使自然具有人性化的特征。

主题思想:整首诗体现了苏轼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自我修行的反思,同时也揭示了他对世俗修行的批判,表达了对真实内涵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薝卜:象征着自然的生机与灵动。
  • 菖蒲:象征着清雅和避邪,寓意修身养性。
  • 东坡:象征着诗人的身份与思想深度。
  • 野狐禅:象征着那些肤浅的追求和伪修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六花薝卜”指的是哪种植物?

    • A. 一种药材
    • B. 一种水生植物
    • C. 一种常见的野生植物
    • D. 一种仙人掌
  2. “东坡”是苏轼的什么?

    • A. 名字
    • B. 字
    • C. 号
    • D. 外号
  3. “野狐禅”所指的是什么?

    • A. 正宗的修行
    • B. 伪修行者
    • C. 自然的象征
    • D. 真实的信仰

答案

  1. C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王维的《鹿柴》

诗词对比

  • 苏轼《常州太平寺法华院薝卜亭醉题》与王维《鹿柴》,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心灵的追求,但苏轼更侧重于自我反思和对世俗的批判,而王维则展现出一种隐逸的生活态度。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苏轼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