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郑子敬都承二首 其一》

时间: 2025-01-27 04:04:02

重入脩门两鬓丝,延和累疏竭忠规。

立朝颇慕汲生戆,谋国不知晁氏危。

老去故人能有几,古来君子例无时。

传闻近事堪悲慨,说向重泉亦皱眉。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重入脩门两鬓丝,
延和累疏竭忠规。
立朝颇慕汲生戆,
谋国不知晁氏危。
老去故人能有几,
古来君子例无时。
传闻近事堪悲慨,
说向重泉亦皱眉。

白话文翻译:

再次走进修门,已是两鬓斑白,
延和那种浑浊的规矩已然耗尽忠诚。
在朝堂上我颇慕汲生的愚忠,
却不知谋国之事已经危及晁氏。
年老时能够再见的故人又有几个,
古往今来君子何时能长久。
听闻最近的事情令人感慨,
就连重泉也为此皱起了眉头。

注释:

  • 脩门: 指的是古代的官门或宫门,此处暗指权力中心。
  • 延和: 可能指延和之治,是一种政局稳定的象征。
  • 汲生: 汲汲于生,形容为人忠诚而愚笨的人。
  • 晁氏: 指的是晁盖等,暗示朝廷的危机与变故。
  • 重泉: 指的是重泉(即王重阳),象征高洁之士。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字梦阮,号白沙,宋代著名诗人。出生于南宋时期,曾任官职,精通诗文。他的作品常以抒发个人情感、表现历史沧桑为主,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作者对时局的深切感慨,表达了对忠诚于国但却身处险境的无奈,以及对老友的怀念和对君子的惋惜。表达了在历史变迁中,个人的无力感和对身世的思索。

诗歌鉴赏:

《挽郑子敬都承二首》其一为刘克庄对亡友的悼念之作,整首诗情感真挚,表达了作者对故友的追思与对时局的忧虑。诗中通过描绘个人的白发与忠诚,展现了对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开头两句通过“重入脩门”和“两鬓丝”引出自己对往昔的回忆和对现状的伤感,表现出对友人的怀念与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渴望。

接下来的几句则表达了对当今政局的批判,指出了愚忠的无奈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尤其是“谋国不知晁氏危”,一方面反映了朝堂的险恶,另一方面也暗示了个人在历史洪流中的渺小和无助。

最后几句则是对年岁渐长后的感慨,老去的故人已不多,君子的理想似乎也难以实现。整首诗在抒发个人情感的同时,也反映了一个时代的悲哀和士人的无奈,给人以深刻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重入脩门两鬓丝: 重返曾经的官职,感叹自己已两鬓斑白,时光流逝,感叹岁月。
  • 延和累疏竭忠规: 指在政治环境中,浑浊的规章制度消磨了自己的忠诚,感到无奈。
  • 立朝颇慕汲生戆: 在朝中看到汲生这种愚忠的行为,内心有所向往但又感到无奈。
  • 谋国不知晁氏危: 谈及国家大事,却未曾意识到危机,表现出对政治局势的无知。
  • 老去故人能有几: 反思时光流逝,故人渐渐离去,感到孤寂。
  • 古来君子例无时: 君子难以长久存在,暗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 传闻近事堪悲慨: 近来的事情令人痛心,传达出对时局的忧虑和失望。
  • 说向重泉亦皱眉: 形象地表现出连理想中的清高人物也对此感到忧愁。

修辞手法:

  • 对比: 在个人的老去与国家的危机之间形成强烈对比,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 隐喻: 用“重泉”象征理想与正义,传达出对现实的不满。
  • 排比: 通过一系列的感慨,增强了诗的情感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时局的批判与对故人的怀念,反映了作者在历史变迁中的无奈和失落,传达出强烈的孤独感和对理想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脩门: 权力的象征,代表着政治的中心。
  • 鬓丝: 代表时间的流逝与个人的老去。
  • 忠规: 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表现出对忠诚的追求与无奈。
  • 故人: 代表旧日的友情与美好时光的追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重入脩门”所指的含义是?

    • A. 再次访问故乡
    • B. 再次回到权力中心
    • C. 再次见到朋友
    • D. 再次读书
  2. “老去故人能有几”表达了什麽情感?

    • A. 对老朋友的怀念
    • B. 对年轻时光的怀念
    • C. 对未来的期待
    • D. 对生活的无奈

答案:

  1. B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刘克庄的《挽郑子敬都承二首》更为沉重,表现出对历史的思考与个人的无奈;而李白则更倾向于豪放与洒脱,体现出不同的时代情感与处世态度。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刘克庄相关研究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