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雨题四方院》

时间: 2025-01-11 15:05:40

年年乞雨问山神,羞见耕耘陇上人。

太守自知才德薄,彼苍何事罪斯民。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年年乞雨问山神,羞见耕耘陇上人。太守自知才德薄,彼苍何事罪斯民。

白话文翻译:

每年都向山神祈求降雨,羞愧地面对在田间辛勤劳作的农民。太守自知才能和德行不足,上天为何要降罪于这些百姓。

注释:

字词注释:

  • 乞雨:祈求降雨。
  • 山神:山岳之神,古人认为山神掌管雨水。
  • 羞见:感到羞愧。
  • 耕耘:耕作,指农民的劳作。
  • 陇上人:田间劳作的农民。
  • 太守:古代郡的长官,这里指作者自己。
  • 才德薄:才能和德行不足。
  • 彼苍:指上天。
  • 罪斯民:降罪于这些百姓。

典故解析:

  • 无特定典故,主要反映了作者对农民的同情和对自身能力的自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蔡襄(1012-1067),字君谟,北宋文学家、政治家,官至参知政事。他的诗文风格清新,多反映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此诗反映了作者对农民的深切同情和对自身职责的反思。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作者担任地方官时,因连年干旱,农民生活困苦,作者感到自责和无力,因此写下此诗,表达了对农民的同情和对自身能力的自省。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乞雨这一具体行为,表达了作者对农民的深切同情和对自身职责的反思。诗中“年年乞雨问山神”一句,既展现了作者对天灾的无力和无奈,也隐含了对山神的不满和对上天的质问。“羞见耕耘陇上人”则进一步强化了作者的自责和羞愧,面对辛勤劳作的农民,作者感到自己的无能和失职。最后两句“太守自知才德薄,彼苍何事罪斯民”则是对自身能力的深刻自省和对上天不公的质问,体现了作者对民生的深切关怀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年年乞雨问山神:每年都向山神祈求降雨,表达了作者对天灾的无力和无奈。
  2. 羞见耕耘陇上人:感到羞愧地面对在田间辛勤劳作的农民,强化了作者的自责和羞愧。
  3. 太守自知才德薄:太守自知才能和德行不足,是对自身能力的深刻自省。
  4. 彼苍何事罪斯民:上天为何要降罪于这些百姓,是对上天不公的质问。

修辞手法:

  • 拟人:将山神和上天拟人化,增强了诗歌的情感表达。
  • 对仗:“年年乞雨问山神”与“羞见耕耘陇上人”形成对仗,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作者对农民的深切同情和对自身职责的反思,体现了作者对民生的深切关怀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乞雨:祈求降雨,象征着对天灾的无力和无奈。
  • 山神:山岳之神,象征着自然力量的不可控。
  • 耕耘:农民的劳作,象征着勤劳和艰辛。
  • 太守:地方官,象征着责任和自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羞见耕耘陇上人”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A. 自豪 B. 羞愧 C. 愤怒 D. 无奈

  2. “彼苍何事罪斯民”中的“彼苍”指的是什么? A. 山神 B. 上天 C. 太守 D. 农民

答案: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反映了作者对战乱和民生的深切关怀。
  • 白居易《观刈麦》:反映了作者对农民的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反思。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与蔡襄《乞雨题四方院》:两者都反映了作者对民生的深切关怀和对社会现实的反思,但杜甫的诗更多地反映了战乱的影响,而蔡襄的诗则更多地反映了天灾的影响。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蔡襄的多首诗作,有助于深入了解其诗歌风格和创作背景。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作家,有助于了解蔡襄在宋代文学中的地位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