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八日西湖观民放生》
时间: 2025-01-26 04:31:0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盈舟载鱼虾,投泻清波际。应无校人欺,独行流水惠。非求升斗活,终免蝼蚁制。江湖自相忘,洲岛亦还逝。脱渊思曩戒,嗅饵省非计。为生岂不幸,萍藻庶可翳。
白话文翻译: 满载着鱼虾的船只,倾泻入清澈的水波之中。应该没有人会欺骗它们,它们独自享受着流水带来的恩惠。不是为了求得一升一斗的生存,最终摆脱了蝼蚁的束缚。江湖之间自然相互遗忘,洲岛也渐渐消失。脱离深渊时想起过去的警戒,闻到饵料时反省过去的错误。为了生存难道不是幸运的吗?浮萍和藻类或许可以遮蔽。
注释:
- 盈舟:满载的船只。
- 投泻:倾泻。
- 校人:指管理鱼池的人。
- 流水惠:流水带来的恩惠。
- 升斗活:指微薄的生计。
- 蝼蚁制:比喻微小的束缚。
- 自相忘:自然相互遗忘。
- 脱渊:脱离深渊。
- 曩戒:过去的警戒。
- 嗅饵:闻到饵料。
- 省非计:反省过去的错误。
- 萍藻:浮萍和藻类。
- 翳:遮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蔡襄(1012-1067),字君谟,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与欧阳修、王安石、苏轼并称“宋四家”。他的诗文风格清新自然,多描写山水田园生活。这首诗描绘了人们在西湖放生的场景,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种生态观念和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宋代,当时社会上有放生的习俗,人们认为放生可以积德行善。诗人通过描绘放生的场景,表达了对自然生态的关怀和对生命的尊重。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放生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态的深刻理解和人文关怀。诗中“盈舟载鱼虾,投泻清波际”描绘了放生的壮观场面,而“应无校人欺,独行流水惠”则表达了对鱼虾自由生活的祝愿。诗人通过“非求升斗活,终免蝼蚁制”强调了放生的意义不仅仅是为了生存,而是为了摆脱束缚,追求更高的生命境界。最后,“为生岂不幸,萍藻庶可翳”则表达了对生命的珍视和对自然的敬畏。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宋代文人的生态观念和人文精神。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盈舟载鱼虾,投泻清波际:描绘了放生的场景,满载鱼虾的船只倾泻入清澈的水波之中。
- 应无校人欺,独行流水惠:表达了对鱼虾自由生活的祝愿,希望它们不受人欺,独自享受流水带来的恩惠。
- 非求升斗活,终免蝼蚁制:强调了放生的意义不仅仅是为了生存,而是为了摆脱束缚,追求更高的生命境界。
- 江湖自相忘,洲岛亦还逝:描绘了江湖之间的自然遗忘和洲岛的消失,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的变迁。
- 脱渊思曩戒,嗅饵省非计:表达了脱离深渊时想起过去的警戒,闻到饵料时反省过去的错误。
- 为生岂不幸,萍藻庶可翳:表达了对生命的珍视和对自然的敬畏,认为浮萍和藻类或许可以遮蔽生命。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盈舟载鱼虾”比喻放生的场景,“终免蝼蚁制”比喻摆脱微小的束缚。
- 拟人:如“独行流水惠”赋予流水以人的情感,“江湖自相忘”赋予江湖以人的行为。
- 对仗:如“盈舟载鱼虾,投泻清波际”中的“盈舟”与“投泻”,“载鱼虾”与“清波际”形成对仗。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对自然生态的关怀和对生命的尊重。诗人通过描绘放生的场景,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祝愿和对摆脱束缚的追求,体现了宋代文人的生态观念和人文精神。
意象分析:
- 盈舟:满载的船只,象征着放生的壮观场面。
- 清波:清澈的水波,象征着自然的纯净和生命的自由。
- 流水:流水带来的恩惠,象征着自然的恩赐和生命的流动。
- 蝼蚁:微小的束缚,象征着生命的束缚和困境。
- 萍藻:浮萍和藻类,象征着自然的遮蔽和生命的保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盈舟载鱼虾”描绘了什么场景? A. 捕鱼的场景 B. 放生的场景 C. 卖鱼的场景
- “应无校人欺”中的“校人”指的是什么? A. 管理鱼池的人 B. 捕鱼的人 C. 卖鱼的人
- “非求升斗活”表达了什么意思? A. 不求微薄的生计 B. 不求升官发财 C. 不求名利
- “为生岂不幸”中的“幸”指的是什么? A. 幸运 B. 幸福 C. 幸存
答案:1. B 2. A 3. A 4.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赤壁赋》:描绘了赤壁之战的壮丽场景,体现了对自然和历史的深刻思考。
- 王安石《泊船瓜洲》:描绘了瓜洲的自然风光,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自然的赞美。
诗词对比:
- 蔡襄《四月八日西湖观民放生》与苏轼《赤壁赋》:两者都描绘了自然场景,但前者侧重于生态关怀和人文精神,后者侧重于历史思考和自然赞美。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宋代众多诗人的作品,包括蔡襄的诗作。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代表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