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过岭
原文展示:
暂著南冠不到头,却随北雁与归休。
平生不作兔三窟,今古何殊貉一丘。
当日无人送临贺,至今有庙祀潮州。
剑关西望七千里,乘兴真为玉局游。
白话文翻译:
暂时戴上南方的帽子却还没到达终点,
却和北方的大雁一起回家休息。
我一生不曾为自己留有三处藏身之所,
如今古往今来又何异于同一丘土的貉子。
当日无人来为我送行到临贺,
直到现在仍有庙宇祭祀在潮州。
从剑关向西望去,七千里路在望,
我兴致勃勃,真的是为了游历那美好的地方。
注释:
- 南冠:南方的帽子,象征南方的官职,表明作者暂时身处南方。
- 北雁:北方的鸿雁,象征归乡之意。
- 兔三窟:兔子有三个洞,形容留有多处退路。
- 貉一丘:貉子在同一丘土上,意指人生的无常和困境。
- 临贺:指临贺这个地方,作者曾想去但无人送行。
- 潮州:潮州是一座有名的城市,至今仍有庙宇。
- 剑关:古代的关口,象征着险阻和远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四川眉山人,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北宋时期的代表性人物之一。他的诗歌作品广泛,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也有婉约,尤以哲理性和人生感悟见长。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苏轼被贬至南方的时期,反映了他在贬谪生活中的感受与思考,表现出对归乡的向往与人生的无常。
诗歌鉴赏:
《过岭》是一首情感深邃的诗,苏轼通过对归乡的思考,表达了对人生境遇的感慨与哲理的思索。开头两句以南冠和北雁为引,勾勒出身处异乡的孤独与思乡之情,暗示了他对归属的渴望。紧接着,作者以兔三窟与貉一丘的比喻,反思了自己一生的选择与价值,显示出一种淡然处世的态度,仿佛在说无论身处何地,人生都如同动物一般,最终归于一处。诗中提到的临贺与潮州,体现了人际关系的疏远与对往昔的怀念。最后,剑关的遥望与玉局游的兴致,象征着虽然身处困境,但仍旧要追寻心中的理想与美好,展现了苏轼不屈不挠的精神和乐观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暂著南冠不到头:暂时戴上南方的帽子,但还未到达目的地,表明漂泊与迷失。
- 却随北雁与归休:和北雁一同回归,暗示对归乡的渴望。
- 平生不作兔三窟:我一生中没有为自己留有多处退路,显示出对生活的豁达与坚定。
- 今古何殊貉一丘:今古之间的生命意义无非是同一丘土的貉子,暗含人生的无常。
- 当日无人送临贺:昔日无人送别,体现了孤独与遗憾。
- 至今有庙祀潮州:时至今日仍有人祭祀,表达对逝去岁月的怀念。
- 剑关西望七千里:从剑关向西眺望,展示辽阔的远方与理想。
- 乘兴真为玉局游:兴致勃勃地游历美好之地,表现出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如兔三窟与貉一丘),对仗(如南冠与北雁),以及夸张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体现了苏轼豁达的个性和深邃的哲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南冠:象征身份与归属。
- 北雁:象征归乡与自由。
- 兔三窟:象征人生的选择与后路。
- 貉一丘:象征人生的平凡与无常。
- 剑关:象征险阻与追求理想的旅程。
- 玉局:象征美好的理想与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南冠”象征什么? A. 身份和归属
B. 旅行的目的地
C. 孤独的象征
D. 理想的追求 -
苏轼在这首诗中提到的“北雁”意指什么? A. 归乡
B. 旅行
C. 友谊
D. 失落 -
诗中“剑关”可以理解为: A. 一种武器
B. 追求理想的阻碍
C. 方向的象征
D. 身份的象征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登高》
诗词对比:
- 苏轼的《过岭》与李白的《将进酒》都表达了对人生与理想的思考。但苏轼更倾向于反思人生的无常,而李白则表现出一种豪情壮志与乐观。两者在风格上各有所长,反映了不同的时代精神与个性特征。
参考资料:
- 《苏轼诗集》
- 《宋代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