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衷情 观海》

时间: 2025-01-27 04:01:17

灵胥白马拥涛来。

荡绝地天开。

蛟龙何事余怒,入壑吼春雷。

花四溅,白皑皑。

撼前崖。

射潮弓弱,溯汉槎遥,人隔蓬莱。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诉衷情 观海
灵胥白马拥涛来。荡绝地天开。
蛟龙何事余怒,入壑吼春雷。
花四溅,白皑皑。
撼前崖。射潮弓弱,溯汉槎遥,人隔蓬莱。

白话文翻译:

海浪滚滚,白马飞奔而来,气势如虹,冲破了天地的阻隔。蛟龙为何还要发怒,竟在深壑中吼叫春雷?花瓣四散,白色的浪花飞溅,冲击着前方的崖壁。潮水犹如弓箭般射来,轻舟逆流而上,遥望那隔着蓬莱的天涯。

注释:

  • 灵胥:传说中的神兽,通常形象为白马,寓意灵动和迅捷。
  • 荡绝:荡涤、冲刷至极,形容波涛汹涌的样子。
  • 蛟龙:传说中的龙,象征着力量与威严。
  • 余怒:剩下的愤怒,说明蛟龙尚未平息的怒气。
  • 入壑吼春雷:形容蛟龙在深谷中咆哮,像春雷般震耳欲聋。
  • 花四溅,白皑皑:形容海浪拍打在岩石上,水花飞溅,白色的浪花四散。
  • 射潮弓弱:潮水如弓箭般射来,形容潮水的猛烈与急促。
  • 溯汉槎遥:指逆流而上,汉槎指古代的木筏,相隔很远。
  • 人隔蓬莱:蓬莱是神话中的仙境,表示人和理想美好境界之间的距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玉衔(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擅长山水诗,风格清新自然,常以景抒情,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与人生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观海时,表达了诗人对海洋壮丽景色的赞美与思考。海浪的汹涌与蛟龙的怒吼,象征着自然的力量与人的渺小,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与对人生的感悟。

诗歌鉴赏:

《诉衷情 观海》在形式上采用了词的结构,语言流畅,意象鲜明。开篇便以“灵胥白马拥涛来”形容海浪的气势,生动地描绘了海洋的壮阔。接着,诗人通过“蛟龙何事余怒,入壑吼春雷”一问,表现出对自然力量的惊叹与思索,仿佛在问谁能平息这汹涌的怒涛。此句不仅描绘了蛟龙的形象,也在暗示人类对自然的无能为力。

“花四溅,白皑皑”则用生动的形象描绘出海浪拍打礁石时的情景,给人以视觉与听觉的双重冲击,仿佛能够感受到浪花飞溅的清凉。接下来的“撼前崖”则增强了海的力量感,令人心灵震撼。

最后的“射潮弓弱,溯汉槎遥,人隔蓬莱”则是对人类渺小的感慨,表达了人与理想境界之间的距离,令人感到深深的惆怅与思索。整首诗通过对比与排比的手法,展现了自然的壮丽与人类的渺小,情感深邃而博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灵胥白马拥涛来:海浪如白马奔腾而至,形象生动,气势磅礴。
  2. 荡绝地天开:波涛汹涌,冲破了天地的阻隔,展示了大海的浩瀚。
  3. 蛟龙何事余怒,入壑吼春雷:蛟龙发怒,震耳的雷声回荡,表现了自然的力量。
  4. 花四溅,白皑皑:海浪冲击岩石,浪花四散,生动形象。
  5. 撼前崖:浪花拍打前方的崖壁,增强了动感。
  6. 射潮弓弱:潮水如箭般来袭,形容猛烈的潮汐。
  7. 溯汉槎遥,人隔蓬莱:逆流而上,遥望理想的境界,表达了对人生命运的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海浪比作白马,生动形象。
  • 拟人:蛟龙的怒吼赋予了自然以情感。
  • 对仗:如“射潮弓弱”与“溯汉槎遥”,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海的描绘,表达了自然的伟大与人类的渺小,反映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与思索,同时也隐含了对理想与人生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灵胥:象征灵动、迅捷。
  2. 蛟龙:代表力量与威严。
  3. 潮水:象征变化与无常。
  4. 蓬莱:理想境界与人类追求的美好。

这些意象在诗中交织,构成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灵胥白马”中的“灵胥”指的是: A. 一种植物
    B. 一种动物
    C. 一种乐器
    D. 一种山脉

  2. 诗中提到的“蛟龙”象征着: A. 和平
    B. 力量与威严
    C. 温柔
    D. 叛逆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终南山》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1. 《终南山》:同样描绘自然景色,表现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感悟。
  2. 《庐山谣》:通过山水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与人生哲理的思考。

通过比较,可以看出不同诗人在自然描写中所融入的个人情感与哲理思考,展现了古代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解析》
  • 《王维与李白的诗歌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