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衷情》

时间: 2025-01-27 03:18:39

妒花颜色怕花开。

何况落江涯。

已放春归沧海,怎不换君回。

漂红去,渺予怀。

独低徊。

也知难护,一瞬繁华,莫问将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妒花颜色怕花开。何况落江涯。已放春归沧海,怎不换君回。漂红去,渺予怀。独低徊。也知难护,一瞬繁华,莫问将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春天花开之美的嫉妒与对离去之人的思念。诗人担心花的颜色过于绚丽,怕它开放之后伤害自己。更何况,已经落入江边,春天已经归去大海,如何能期待君子的归来呢?花瓣随风飘落,淡淡的思念也随之而去。我独自徘徊,明白这种美的瞬间难以守护,未来也不必再问。

注释:

  • :嫉妒,因爱而生的焦虑。
  • 颜色:指花的色彩。
  • 落江涯:指花瓣落入江边,象征着失去。
  • 春归沧海:春天已离去,象征着时光的流逝。
  • 漂红去:花瓣随风飘散,象征着思念的渺茫。
  • 低徘:低头徘徊,表达出一种孤独和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永正,现代诗人,以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意象著称,作品多表现对人生、爱情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对人生无常和感情流逝的思考中,反映出诗人对春天与离别的感慨。

诗歌鉴赏:

本诗以花为切入点,展现了深刻的情感与哲理。开头以“妒花颜色怕花开”引出主题,表现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嫉妒,接着通过“何况落江涯”,将个人的情感经历与自然的变化结合,营造出一种孤独的氛围。在描写中,诗人用“已放春归沧海”传达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感慨,展现出一种对美好事物失去的惋惜。而“漂红去,渺予怀”则进一步深化了思念的主题,花瓣的飘散象征着感情的淡漠和无奈。最后一句“莫问将来”更是点明了人生的无常,令人深思。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爱情和时间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妒花颜色怕花开”:表现出对美好事物的嫉妒与惧怕。
    • “何况落江涯”:强调离别与失去的痛苦。
    • “已放春归沧海”:指时光的流逝与不可逆转。
    • “怎不换君回”:表达对归人的期盼与无奈。
    • “漂红去,渺予怀”:思念如花瓣般轻飘,难以抓住。
    • “独低徊”:孤独徘徊,心中满是失落。
    • “也知难护,一瞬繁华”:明了美好的瞬间无法长久。
    • “莫问将来”:放下对未来的期待,接受现实。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花与思念相联系,增强情感的表达。
    • 拟人:花的开放与凋零赋予情感,使其更为生动。
    • 对仗:前后句对仗工整,增强诗的节奏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探讨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对失去的惋惜以及对未来的无奈,表现出一种对生命无常的感悟。

意象分析:

  • :象征美好与短暂,寄托了对爱情的向往与惆怅。
  • :代表流逝与遗忘,水流象征时间的无情。
  • :象征生机与希望,然而也隐含着失去的悲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妒花颜色怕花开”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美的向往
    • B. 对美的嫉妒
    • C. 对生活的热爱
  2. 诗中提到“春归沧海”,意指什么?

    • A. 春天的归来
    • B. 时光的流逝
    • C. 大海的壮丽
  3. “漂红去,渺予怀”中“漂红”象征着:

    • A. 思念的深重
    • B. 美好的记忆
    • C. 失去的东西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诗词对比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现对逝去爱情的思念,但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
  • 苏轼的《江城子》则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与个人命运的反思,情感更加豪放。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诗宋词三百首》
  • 《近现代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