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衷情二首 其一 题菱湖泣舟图,为董蜕盦》

时间: 2025-02-04 15:34:23

菱花镜里画船中。

前欢数坠红。

祗今酒痕依旧,襟上几人同。

寻梦影,怨西风。

听霜鸿。

秦淮呜咽,点点乡心,流到江东。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菱花镜里画船中。前欢数坠红。
祗今酒痕依旧,襟上几人同。
寻梦影,怨西风。听霜鸿。
秦淮呜咽,点点乡心,流到江东。

白话文翻译:

在菱花镜子里映出画船,曾经的欢笑如红花般纷飞。
如今酒痕依旧,衣襟上有几人相伴。
我在梦中追寻那影子,怨恨着西风的冷酷,听着霜鸿的哀鸣。
秦淮河边的呜咽声,点滴着我的乡愁,流向了江东。

注释:

  • 菱花镜:指用菱角花纹装饰的镜子,寓意美好时光的回忆。
  • 画船:意指画中的船,象征着曾经的欢聚。
  • 酒痕:指饮酒后留下的痕迹,象征着往日的欢愉。
  • :衣襟,代指心情与情感的寄托。
  • 霜鸿:指秋冬时节的雁,带有哀伤的意象。
  • 秦淮:秦淮河,古代繁华之地,象征着文化与历史的积淀。
  • 江东:指长江以东的地区,承载着乡愁的归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姚华,清代诗人,以细腻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著称。他的诗歌多描绘自然景物及人间情感,深受文人雅士的喜爱。

创作背景:

《诉衷情二首 其一》是姚华在某个秋冬季节创作的,可能是在思念故乡或旧友时写成,反映了诗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现实孤独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形式上采用了词的结构,情感上则展现了对往昔欢乐时光的追忆与对现实孤独的感慨。首句“菱花镜里画船中”,通过生动的意象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梦幻色彩的场景,似乎让人看见那曾经欢聚的画面。随后的“前欢数坠红”,则把这种美好瞬间与酒醉后留下的痕迹结合,表达了无奈的时光流逝与短暂的欢愉。

而“祗今酒痕依旧,襟上几人同”则更进一步,诗人抒发了对往日朋友的思念之情,借酒痕寄托情感,令人感慨万千。接下来的“寻梦影,怨西风”,诗人以梦境追寻旧时光,西风则象征着秋冬的冷漠与无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最后,诗人在“秦淮呜咽,点点乡心”,通过对秦淮河的描绘,抒发了深切的乡愁,仿佛那些点滴的泪水与思念,最终汇聚成流向江东的河流,表现出对故乡的眷恋与无尽的思念。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令人陶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菱花镜里画船中:描绘出一种美好的意象,仿佛在反映出过去的欢乐。
  2. 前欢数坠红:表达了曾经的快乐如花瓣般飘落,暗示时间的流逝。
  3. 祗今酒痕依旧:即便时光已逝,酒痕却依然留存,表明过去的痕迹仍在。
  4. 襟上几人同:提到身边的人,暗示孤独与怀念。
  5. 寻梦影,怨西风:追寻梦中人影,怨恨着冷酷的西风,体现失落感。
  6. 听霜鸿:聆听寒雁的鸣叫,增加了感伤的气氛。
  7. 秦淮呜咽:暗示着对往日美好时光的怀念。
  8. 点点乡心,流到江东:乡愁不断流淌,最终流向故乡,表达深刻的思乡之情。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菱花镜”比喻美好回忆。
  • 拟人:将西风和霜鸿赋予情感,增添诗意。
  • 对仗:如“酒痕依旧,襟上几人同”,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美好往昔的怀念,流露出对时光流逝、孤独感的感慨,以及对故乡的深切思念,情感深邃而细腻。

意象分析:

  • 菱花镜:象征美好回忆。
  • 画船:代表过去的欢乐。
  • 酒痕:时间流逝的痕迹。
  • 西风:冷酷与孤独的象征。
  • 霜鸿:悲凉的情感寄托。
  • 秦淮:文化与历史的象征,承载着乡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菱花镜”象征什么?

    • A. 过去的欢乐
    • B. 未来的希望
    • C. 现实的孤独
  2. “寻梦影”中的“梦”指代什么?

    • A. 对未来的幻想
    • B. 对往昔的追忆
    • C. 对朋友的思念
  3. 诗中“江东”象征的是?

    • A. 思乡之情
    • B. 离别的悲伤
    • C. 未来的归宿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月夜忆舍弟》—杜甫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了思乡之情,但更多聚焦于兄弟间的情感。
  • 《静夜思》:通过对月的描绘,表现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意象相似,情感却有不同的侧重。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姚华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