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诉衷情二首 其二
南明一水似西湖。
游踪倒酒壶。
十年九回归梦,
输与蜕盦图。
风景好,众壑殊。
话清都。
龙池清浅,堕尽红衣,
处处啼乌。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开头提到南明的一条河流如同西湖,表达了对美好景致的向往和回忆。游玩时畅饮美酒,十年来多次梦回故乡,却总是难以实现。这幅蜕盦图是指画中的美景,却也隐含着一种无法再回到往昔的失落。接着提到风景优美,各个山谷各有不同,谈起清都(指清朝都城北京),龙池清浅,红衣飘落,处处都有悲鸣的乌鸦,营造出一种惆怅的氛围。
注释
- 南明:指南明政权,明朝灭亡后建立的政权。
- 一水似西湖:比喻河流的美丽与西湖相似。
- 游踪:游玩的痕迹。
- 蜕盦图:蜕盦是一种美丽的画作,表现出一种理想的境地。
- 龙池:可能指的是某个具体的池塘,象征着宁静。
- 堕尽红衣:形容红色的衣服落下,暗示美好的事物已然消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姚华,清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但其诗词作品流传下来,展现了清代文人的情怀与风格。其作品常常表现对故国的思念和个人情感的抒发。
创作背景:这首词写于南明时期,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美好时光的追忆,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背景,诗人借此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失去的感慨。
诗歌鉴赏
《诉衷情二首 其二》是一首充满浓厚乡愁与历史感的词作。开头的“南明一水似西湖”便勾起了读者对美丽景色的联想,西湖作为经典的文化意象,象征着美好与宁静。接着,作者以“游踪倒酒壶”来表达自己在游玩时的惬意与醉意,暗含对过往快乐时光的怀念。
“十年九回归梦”,这句提到的“归梦”不仅是对故乡的思念,也是对过往青春岁月的追忆,显示出一种深深的无奈与失落。尤其是“输与蜕盦图”一句,似乎在诉说着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尽管有美好的画面存在,但最终却难以实现。
“话清都”则引入了更为广阔的历史背景,清朝的建立标志着明朝的覆灭,历史的更迭让人感到无奈。最后的“龙池清浅,堕尽红衣,处处啼乌”勾勒出一幅凄美的画面,清澈的池水映衬着失去的美好,乌鸦的啼叫更是添了几分悲凉。整首词在抒发个人情感的同时,亦反映了时代的变迁与历史的无情,令人在美景与哀愁之间感受到深沉的情感波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南明一水似西湖:引入水景,借用西湖的意象来引发对美好景象的向往。
- 游踪倒酒壶:描绘游玩时的情景,流露出对饮酒作乐的怀念。
- 十年九回归梦:表达对故乡的深切思念,提示梦境与现实的差距。
- 输与蜕盦图:理想与现实的对比,表现出一份失落感。
- 风景好,众壑殊:强调风景的多样与美丽,然而内心却有隐忧。
- 话清都:引入清朝的历史背景,暗示对历史的无奈感。
- 龙池清浅,堕尽红衣:以清澈的水面衬托逝去的美好,红衣的落下象征着失去。
- 处处啼乌:乌鸦的叫声增添了凄凉的气氛,暗示内心的孤独。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水比作西湖,营造出画面感。
- 对仗:如“风景好,众壑殊”,增强了词的韵律感。
- 意象:运用龙池、红衣、啼乌等意象,营造出丰富的情感层次。
主题思想: 整首词通过对美好回忆的追忆与现实的无奈,表现了诗人在历史变迁中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美好时光的怀念,流露出深切的乡愁和人生的无常。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西湖:象征着美丽与宁静。
- 游踪:代表着过去的欢乐与时光的流逝。
- 蜕盦图:象征着理想生活与现实的落差。
- 龙池:宁静的水面,表明内心的渴望与追求。
- 红衣:美好的象征,随时间流逝而消失。
- 啼乌:悲哀与孤独的象征,增添了忧伤的氛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南明一水”是指哪个地方? A. 西湖
B. 黄河
C. 长江
D. 南湖 -
“十年九回归梦”中的“九”指的是什么? A. 梦的次数
B. 年份
C. 游玩的次数
D. 诗的首数 -
诗中提到的“龙池清浅”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幸福
B. 失落
C. 忧愁
D. 宁静
答案:
- A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现了对往事的追忆与思念。
- 纳兰性德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表现了对逝去爱情的惋惜。
诗词对比:
- 《诉衷情二首 其二》与李白的《庐山谣》:两者都描绘了美景与心境的结合,前者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而后者则展现了对自然的崇敬与向往。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诗词评论与解析》
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与思考,能更深刻地理解《诉衷情二首 其二》的艺术价值与历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