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王庭筠的《诉衷情》原文如下:
夜凉清露滴梧桐。
庭树又西风。
薰笼旧香犹在,
晓帐煖芙蓉。
云淡薄,月朦胧。
小帘栊。
江湖残梦,半在南楼,
画角声中。
白话文翻译:
夜晚凉爽,清露滴落在梧桐树上。庭院里的树木在西风中摇曳。熏香的气息依然留存,晨帐中温暖着芙蓉花。云朵淡薄,月光朦胧。小帘轻垂。江湖的梦境残留,半在南楼之中,伴随着画角的声音。
注释:
字词注释:
- 清露:清晨的露水。
- 梧桐:一种树木,常用于营造雅致的环境。
- 薰笼:熏香的笼子,这里指的是香气的留存。
- 芙蓉:即荷花,象征美丽和纯洁。
- 画角:一种乐器,常用于古代音乐,营造出悠扬的氛围。
典故解析:
- “江湖残梦”:指的是曾经的梦境与回忆,反映出诗人对过往的思念与留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庭筠(生卒年不详),金朝著名词人,擅长写词,风格清雅,情感细腻。他的词作大多反映个人情感,常以清新自然的意象为主。
创作背景:
《诉衷情》创作于金朝时期,诗人表达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爱情的细腻感受,背景可能与当时的社会环境以及个人经历息息相关。
诗歌鉴赏:
《诉衷情》是一首充满细腻情感的词作,展现了诗人对夜晚宁静与孤独的感悟。整首词通过对夜色、清露、香气、月光的描写,构建出一种幽静的氛围。诗中“夜凉清露滴梧桐”一开篇,以自然景象引入,营造出一种凉爽却又略显孤寂的意境。接下来,庭树在西风中摇曳,似乎在诉说着往日的情感。
“薰笼旧香犹在,晓帐煖芙蓉”,这里既是对过去美好回忆的追忆,又带有一种淡淡的忧伤。晨光中的芙蓉花不仅代表了美的存在,同时也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无法逆转的现实。后半部分的“江湖残梦,半在南楼”,则通过“残梦”这一意象,传达出一种对往昔的无奈与思念。最后的“画角声中”更是将全诗的情感推向高潮,乐声中的孤独感与思念交织,让人心生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夜凉清露滴梧桐:夜晚的凉意伴随着清晨的露水,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意境。
- 庭树又西风:庭院中的树木在西风中轻轻摇曳,传达出一种动态的自然美。
- 薰笼旧香犹在:香气依旧留存,暗示着某种情感的延续。
- 晓帐煖芙蓉:晨光中温暖的芙蓉花,象征着美丽与温柔。
- 云淡薄,月朦胧:淡薄的云彩与朦胧的月光,营造出一种梦幻的氛围。
- 小帘栊:轻轻垂下的小帘,增添了诗句的细腻感。
- 江湖残梦,半在南楼:对往昔梦境的追忆,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 画角声中:乐声中的孤独感,深化了全诗的情感内涵。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江湖残梦”比喻为对过往的追忆。
- 拟人:庭树在西风中摇曳,仿佛在诉说着情感。
- 对仗:如“夜凉清露”与“庭树又西风”,形成了优美的音韵。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情感的追忆与对孤独夜晚的感慨,情感基调深沉而细腻,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夜凉:象征宁静与孤独。
- 清露:代表纯净与新生。
- 梧桐:常与离别、思念联系在一起。
- 薰香:暗示过去美好的回忆。
- 月朦胧:象征梦幻与不确定。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夜凉清露滴梧桐”的意象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热闹喧嚣
- B. 凉爽宁静
- C. 暴风骤雨
-
“江湖残梦”中“残梦”指的是什么?
- A. 美好的回忆
- B. 未来的期望
- C. 恐怖的梦境
-
诗中提到的“画角”是指什么?
- A. 一种乐器
- B. 一种花
- C. 一种饮品
答案:
- B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王庭筠的《诉衷情》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在情感表达上有相似之处,均体现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但王庭筠更侧重于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而李清照则更多表现内心的情感波动。
参考资料:
- 《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词的世界:古今词人作品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