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诉衷情
都人离恨满歌筵。
清唱倚危弦。
星屏别后千里,
更见是何年。
骢骑稳。
绣衣鲜,
欲朝天。
北人欢笑,
南国悲凉,
迎送金鞭。
白话文翻译
全诗可以翻译为:
众人满怀离愁地聚在歌筵上,
我倚着高弦独自清唱。
星空下分离后已是千里,
不知何年再见面。
骏马稳健,
绣衣鲜艳,
我想朝向天边而去。
北方人欢笑,
南方却一片悲凉,
迎来送去的金鞭。
注释
- 都人:指聚集在一起的人们,通常指的是友人或同伴。
- 离恨:离别后产生的思念与怨恨情绪。
- 歌筵:唱歌的席子,指聚会、饮宴时的歌唱场合。
- 清唱:不带伴奏的独唱。
- 危弦:高悬的弦,形容情绪激荡的状态。
- 星屏:星空,如幕般遮挡着夜空。
- 骢骑:指骏马,形容马的颜色鲜明。
- 绣衣:华丽的衣服,象征地位或身份。
- 金鞭:象征财富或地位的象征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晏几道(约989年-1059年),字叔原,号惟白,宋代著名词人。他风格清丽,词作多以抒情见长,常表现个人情感与离愁别绪。
创作背景:
《诉衷情》作于作者晚年,时值社会动荡,个人生活困境,诗中表达了对离别的思念与对未来的迷茫。
诗歌鉴赏
晏几道的《诉衷情》是一首充满离愁与思念的词作。开篇“都人离恨满歌筵”,即刻将读者带入一种浓重的情感氛围,众人因离别而产生的悲伤情绪弥漫整个宴席。诗人独自倚弦清唱,映衬出他内心的孤寂与对往昔的追忆。星空之下的千里相隔,更加增强了离愁的深沉与无奈。整首词通过描绘场景与情感的结合,使得离别的主题愈加鲜明。
在意象的运用上,诗中提到的“骢骑”和“绣衣”不仅是对人物形象的细致描绘,也暗含了对过往美好生活的追忆。诗的最后一句“迎送金鞭”,通过对比北方的欢笑与南方的悲凉,展现了人们在离别后的不同处境,深刻表达了对人事变迁的无奈与感伤。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都人离恨满歌筵”:表达众人的聚会因离愁而充满悲伤。
- “清唱倚危弦”:诗人依靠高弦独自清唱,流露内心孤独。
- “星屏别后千里”:形容离别后彼此相隔千里,愁绪万千。
- “更见是何年”:不知何年再相见,表达对未来的迷茫与期待。
- “骢骑稳”:描绘骏马的稳健,暗示诗人内心对未来的向往。
- “绣衣鲜,欲朝天”:华丽的衣服与向往天边的追求,饱含对生活的向往。
- “北人欢笑,南国悲凉”:对比不同地方的情感状态,深刻的社会观察。
- “迎送金鞭”:象征财富与地位,同时也暗含离别的无奈。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北人欢笑,南国悲凉”,展现出强烈的对比效果。
- 比喻:用“星屏”比喻夜空,增添了诗的画面感。
- 拟人:将离别情绪赋予人性,使得情感更为深刻。
主题思想:
整首词通过对离愁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对过往的怀念与对未来的迷惘,体现了人们在离别中的孤独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歌筵:象征聚会与欢愉,反衬出离别后的悲伤。
- 星屏:代表遥远与孤独,形成了离别的背景。
- 骢骑:象征生活的富裕与美好,映衬出内心的渴望。
- 金鞭:象征财富与地位,同时也暗示人生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诉衷情》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杜甫
C. 晏几道
D. 苏轼 -
诗中“都人离恨满歌筵”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欢喜
B. 离愁
C. 愤怒
D. 安宁 -
“北人欢笑,南国悲凉”中的对比说明了什么?
A. 地理差异
B. 情感状态的差异
C. 经济差异
D. 文化差异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晏几道的《诉衷情》和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了离别的愁绪,但晏几道更注重对社会背景的描绘与个人情感的结合,而李清照则更多地聚焦于个人内心的细腻情感。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体现了宋代词人的多样性。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晏几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