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村二首》

时间: 2025-01-11 05:47:45

问宿花村喜有余,已拚花下倩人扶。

牧童不见枝头杏,空向青帘问有无。

意思解释

花村二首

原文展示:

问宿花村喜有余,已拚花下倩人扶。
牧童不见枝头杏,空向青帘问有无。

白话文翻译:

问我在花村的住宿是否愉快,已经拼命地在花下扶着那位美人。
牧童不见枝头的杏子,空对着青色的帘子询问是否有杏子。

注释:

  • 宿:住宿、停留。
  • 喜有余:表示住宿的愉快心情。
  • :拼命、努力。
  • 倩人:美丽的女子。
  • 牧童:放牧的少年。
  • 枝头杏:杏树的果实,象征丰收和期待。
  • 青帘:青色的窗帘,代表着遮挡或问询的对象。

典故解析:

“牧童”和“杏”在古代诗歌中常用来描绘乡村生活的宁静与美好。在这里,牧童的缺席与杏子的缺乏暗示了某种失落感,可能与春天的短暂和美好有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华岳,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以其清新自然的田园诗风格而著称。其诗作常描绘乡村风光,表达对自然生活的热爱。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的时期,诗人通过对花村生活的描绘,传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珍惜。

诗歌鉴赏:

《花村二首》通过质朴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乡村生活的美好与宁静。诗中提到的“倩人”与“牧童”,不仅是乡村生活的具体体现,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寄托。诗的前半部分通过询问与描述,表现出对花村生活的喜爱与依恋;而后半部分则通过对杏子的缺失,暗示一种对生活美好事物的渴望与期待。这种对比展现了生活的多样性,既有美好,也有遗憾。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问宿花村喜有余:诗人向他人询问在花村的住宿是否愉快,表达了对花村生活的向往。
  • 已拚花下倩人扶:在花下与美丽的女子相伴,努力地维持这一美好时刻,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 牧童不见枝头杏:牧童的缺席和杏子的缺乏,暗示了一种失落感,可能象征着春天的短暂。
  • 空向青帘问有无:对美好事物的渴望,通过青帘的询问表现出一种希望与失落。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问宿”和“已拚”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牧童”和“杏子”赋予了情感,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意象:花、倩人、牧童、杏子等意象相辅相成,构成了一幅生动的乡村画面。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乡村生活的美好与短暂,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情的热爱,同时也流露出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珍惜和期待。

意象分析:

  • :象征美丽与生命的繁荣。
  • 倩人:代表爱情与温暖的人际关系。
  • 牧童:乡村生活的纯真与宁静。
  • :期待与丰收的象征,表达了对生活美好的渴望。
  • 青帘:遮挡与询问的象征,代表着生活的未知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倩人”指的是:
    • A. 美丽的女子
    • B. 牧童
    • C. 杏树
  2. “牧童不见枝头杏”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喜悦
    • B. 失落
    • C. 疑惑
  3. 诗的主要意象是:
    • A. 战争
    • B. 乡村生活
    • C. 城市繁华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华岳的《花村二首》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均描绘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与美好,但王维的作品更侧重于自然景色的描写,而华岳则更加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两者都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表达方式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