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 花灯》

时间: 2025-01-27 04:02:47

香篆氤氲帘影内,兰缸正作重台。

双心合作一心开。

芙蓉无种,春自火中来。

光暗不将银箸剔,贪他再结仙胎。

殷勤拾取落花煤。

油污玉指,小印定瓷杯。

意思解释

临江仙 花灯

原文展示:

香篆氤氲帘影内,兰缸正作重台。双心合作一心开。芙蓉无种,春自火中来。光暗不将银箸剔,贪他再结仙胎。殷勤拾取落花煤。油污玉指,小印定瓷杯。

白话文翻译:

香烟缭绕在帘幕之内,兰花的花瓶正做成重重的台子。两颗心齐心协力共同绽放。虽然芙蓉没有种子,但春天却是从火中自然到来的。光明与黑暗不再用银箸挑拣,贪图再结仙子的胎儿。殷勤地捡起落下的花瓣煤灰。油污了洁白的手指,小印在瓷杯上留下了印记。

注释:

  • 香篆:香料制成的香,常用于熏香。
  • 氤氲:形容香气弥漫的样子。
  • 兰缸:盛放兰花的器具。
  • 双心合作:比喻心灵相通,齐心协力。
  • 芙蓉:荷花,常用来象征美丽与纯洁。
  • 仙胎:指神仙的胎儿,象征美好的事物。
  • 落花煤:掉落的花瓣与煤灰,象征美好事物的沉淀。
  • 油污玉指:形容手指沾染了油污,意指不再完美。

典故解析:

在古代诗词中,花灯常常用来象征团圆和美好。诗中提到的“芙蓉无种,春自火中来”暗示了自然的生生不息和生命的重生,反映了诗人对生命的热爱和对春天的期盼。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屈大均(1565年-1645年),明代诗人,字子云,号澹庵,福建人。屈大均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人,擅长诗词、散文和书法。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常描绘自然景色和人间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花灯景象,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纯真情感的追求。

诗歌鉴赏:

《临江仙 花灯》是一首描绘花灯盛景的词作,诗人在流光溢彩的灯光下,抒发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春天的期盼。开头描写了香烟在帘影内的氤氲,营造出一种温馨而神秘的氛围。接着,诗人用“兰缸正作重台”形象地展现了花灯的美丽和繁盛,展示了一种和谐的心灵合作。

“芙蓉无种,春自火中来”一句,既表达了生命的顽强与希望,也暗示了春天的到来并不依赖于外在条件,而是源于内心的渴望和努力。随后,诗人描绘了光暗交替的场景,表现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渴望。最后一句“油污玉指,小印定瓷杯”则是一种生活的细腻描写,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琐事的关注以及对美好瞬间的珍惜。

整首词流畅自然,情感真挚,充满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给人以深刻的思考与感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香篆氤氲帘影内”:描绘了香气弥漫在帘幕之内,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兰缸正作重台”:比喻花灯的华丽与繁复。
    • “双心合作一心开”:强调心灵的契合与共同努力。
    • “芙蓉无种,春自火中来”:象征生命的坚韧与春天的自然来临。
    • “光暗不将银箸剔”:描绘光与影的交替,象征对美好的追求。
    • “贪他再结仙胎”: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 “殷勤拾取落花煤”:细致入微的描绘生活的琐碎。
    • “油污玉指,小印定瓷杯”:象征生活中的不完美和对美的执着。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春自火中来”比喻生命的顽强。
    • 拟人:赋予自然元素以人的情感和动作。
    • 对仗:词句结构工整,形成和谐的音韵。
  • 主题思想:整首诗歌展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强调了生命的坚韧与希望,反映了诗人对春天与爱的渴望。

意象分析:

  • 香篆:象征着宁静与和谐。
  • 兰缸:代表着生活的美好与繁华。
  • 芙蓉:象征着纯洁与美丽。
  • 光暗:代表着生活中的明亮与阴影。
  • 落花煤:象征着美好事物的消逝与珍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兰缸”是指什么? a) 兰花的容器
    b) 水缸
    c) 香炉

  2. “光暗不将银箸剔”中的“银箸”象征什么? a) 美好事物
    b) 生活的琐碎
    c) 光与影的交替

  3. 该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a) 对生命的无奈
    b)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c) 对自然的冷漠

答案

  1. a) 兰花的容器
  2. a) 美好事物
  3. b)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2. 李清照《如梦令》

诗词对比

  • 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同样描绘了元宵节的美丽场景,但更多地表现了对失去的怀念与对爱情的渴望。
  • 李清照的《如梦令》则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反映了女性的柔情与对往昔的追忆。

参考资料:

  1. 《明代诗词选》
  2.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3. 《屈大均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