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长忆高峰,峰上塔高尘世外。
昔年独上最高层。月出见觚棱。
举头咫尺疑天汉。星斗分明在身畔。
别来无翼可飞腾。何日得重登。
白话文翻译:
长久怀念那高峰,山顶的塔屹立于尘世之外。
往年我曾独自登上那最高的层楼,月亮升起时见到杯形的轮廓。
抬头近在咫尺,仿佛怀疑那是银河。星星清晰地在身边闪烁。
自从分别后,就没有翅膀可以飞翔。何时才能再次登高?
注释:
- 高峰:指高山,象征追求和理想。
- 尘世外:意指世俗之外,超然的境界。
- 觚棱:指古代酒器的形状,形象地描绘月光下的景象。
- 咫尺:形容距离非常近。
- 天汉:古代对银河的称呼。
- 星斗:星星,象征着希望和梦想。
- 无翼可飞腾:比喻失去自由与追求的能力。
典故解析:
- “高峰”:古代文人常以高山象征理想与追求,表达一种超脱尘世的情怀。
- “天汉”:源于《诗经》中对银河的描写,常用来寄托思乡之情或对人世的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潘阆(生卒年不详),宋代词人,以清新、婉约的风格而著称。他的词多描绘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感,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酒泉子(十之七)》创作于潘阆生命中的一个怀旧阶段,表达了他对往日游历高峰的怀念,以及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和对自由飞翔的渴望。
诗歌鉴赏:
《酒泉子(十之七)》是一首充满怀旧与哲思的词作,诗人在高峰上的回忆中,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流露出对过往时光的眷恋。开篇的“长忆高峰”,直接引入了主题,表达了对过去经历的深切怀念。接下来的描绘中,诗人通过“峰上塔高尘世外”展示了一个超然的境地,仿佛与世隔绝,给人一种宁静而又高远的感觉。
“月出见觚棱”这一句,生动地描绘了夜晚的美丽景象,月光洒在山顶,形成独特的光影效果,令人心生向往。而“举头咫尺疑天汉”的描写则引入了对银河的幻想,表达了诗人对宇宙的思索与对自然之美的沉醉。
整首词在结尾处,诗人以“别来无翼可飞腾”总结了自己对理想与自由的追求,表现出一种无奈与渴望。此时的他,虽然身处高峰,却感受到一种被束缚的孤独感,令人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长忆高峰”:表达了对高峰的长久怀念。
- “峰上塔高尘世外”:高峰上的塔象征着超然,和世俗无关。
- “昔年独上最高层”:回忆起自己曾经独自攀登的经历。
- “月出见觚棱”:描写月光照耀下的美丽景象。
- “举头咫尺疑天汉”:抬头近在咫尺的星空,令人迷惑。
- “星斗分明在身畔”:星星清晰可见,象征希望。
- “别来无翼可飞腾”:对自由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
- “何日得重登”:表达了重返高峰的期待与渴望。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月出见觚棱”,将月光与酒器相联系。
- 对仗:如“高峰”和“尘世外”的对比,形成鲜明的对照。
- 拟人:将星星描绘得如同有生命的存在,增强感情的表达。
-
主题思想: 这首词通过对高峰的怀念,表达了对理想与自由的追求,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对美好时光的向往。
意象分析:
- 高峰:象征追求与理想的境地。
- 月亮:象征宁静、思考与美好的回忆。
- 星斗:象征希望与梦想。
- 塔:象征着人类的追求与精神的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高峰”象征着什么? A. 追求与理想
B. 现实生活
C. 物质财富
D. 个人成就 -
“月出见觚棱”中的“觚”是指什么? A. 一种乐器
B. 古代酒器
C. 一种植物
D. 一种动物 -
诗人希望何时能再次登高? A. 明天
B. 何日
C. 今年
D. 从未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李白《庐山谣》:同样描绘高山的壮丽与自然的美,表达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哲思,但李白的风格更显豪放,而潘阆则更显婉约细腻。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通过山水描写表达内心的宁静与思考,王维更注重意境的营造,潘阆则更强调个人情感的流露。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李白与王维的山水诗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