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北高峰上塔,竟上最高层。
尝谓人难到,何当我独登。
天香闻不断,海月见微稜。
懒下红尘路,重来恐未能。
白话文翻译:
在北高峰的塔上,我终于登上了最高的层。有人曾说,这里难以到达,何时能让我独自一人登上这座塔呢?那天的花香依旧飘散不绝,海面上的月光隐约可见微微的波纹。我懒得再下到尘世的道路上,重来一次恐怕再也无法实现。
注释:
- 北高峰:指北方的高峰,可能是特指某个名山。
- 塔:通常指佛塔或观景塔,是人们祈福或观景的地方。
- 天香:指自然界中花香的气息。
- 海月:指海面上的月光。
- 红尘路:红尘指世俗生活,红尘路即世俗的道路。
典故解析:
“北高峰”可能暗示着高远的境界和精神追求,象征着人们对理想和道德的追求。“天香”和“海月”是自然界的美好象征,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红尘路的提及则表达了对尘世繁杂生活的厌倦和对超脱境界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潘阆,字子恒,号天池,宋代诗人,以词闻名,作品多描写山水风光及人生哲理。他的作品常透出一种淡泊明志的气息,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交融的时期,诗人常借景抒怀,表达对人生的思考与对自然的向往。
诗歌鉴赏:
《北高峰塔》是一首充满哲理的抒情诗,诗人通过描绘北高峰的塔,表达了对高远境界的追求与向往。诗的开头便以“北高峰上塔”引入,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崇敬。通过“竟上最高层”,不仅描绘了诗人攀登的过程,也暗示了他对理想的追求和渴望。
在诗中,诗人提到“尝谓人难到,何当我独登”,这句表达了他对世俗生活的超脱与对理想境界的追求,表现出一种孤独而坚定的信念。接下来的“天香闻不断,海月见微稜”,则描绘了自然之美,体现了诗人心灵的宁静与和谐。最后两句“懒下红尘路,重来恐未能”,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尘世纷扰的厌倦,表达了他对超脱境界的向往。
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示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执着追求以及对自然美的深刻体悟,既有身在高峰的喜悦,又有对红尘的无奈与思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北高峰上塔:描绘了诗人身处的环境,给人以高远的感觉。
- 竟上最高层:表明诗人已实现了心中理想,达到一个新的境界。
- 尝谓人难到:提及他人对此地的看法,暗含孤独感。
- 何当我独登:表达对独自一人登高的渴望,体现了追求自由的精神。
- 天香闻不断:自然香气的描写,象征着美好与和谐。
- 海月见微稜: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增强了诗的意境。
- 懒下红尘路:对世俗生活的厌倦,表现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 重来恐未能:表达了对未来的忧虑与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反映内心情感。
- 对仗:如“天香闻不断,海月见微稜”,体现诗歌的音韵美。
- 拟人:花香、月光的描写,赋予自然以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理想的追求以及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展现了诗人追求精神自由的执着与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北高峰:象征着理想与追求的高峰。
- 塔:代表着精神的寄托与追求的象征。
- 天香:象征自然之美,传达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海月:象征宁静与和谐,反映诗人的内心世界。
- 红尘路:象征世俗生活,表现出对尘世纷扰的厌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潘阆生活在哪个朝代?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清代 -
在诗中,诗人提到“红尘路”是指什么? A. 自然之路
B. 世俗生活
C. 理想追求
D. 登山路线 -
诗中的“天香闻不断”表达了什么? A. 对人情的怀念
B. 对自然的赞美
C. 对爱情的感慨
D. 对生活的厌倦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李白《庐山谣》: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色,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
- 王维《山居秋暝》:在自然与人生的关系上有相似之处,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诗词曲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