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 其二》
时间: 2025-02-04 17:34:2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蝶枕难回梦了,鸳帱可奈情何。
卿怜我惜也曾过。昏黄杨柳月,懊恼竹枝歌。
翠点春山浅黛,香生尘袜轻罗。
阿谁无赖动人多。眉颦飞语后,回首小婆娑。
白话文翻译:
梦中枕着蝴蝶,难以再回到那梦境;
鸳鸯的帐子里,情意又该如何承受?
你曾怜惜我,也曾一起走过。
昏黄的月光下,杨柳轻摇,心中懊恼着竹枝的歌声。
春山上的翠绿和浅黛,香气在轻罗袜子里弥漫;
谁又无情,动人的事物实在太多。
眉头微皱,轻声细语之后,回头看那轻盈的身影。
注释:
- 蝶枕:用蝴蝶图案的枕头,象征着美好的梦境。
- 鸳帱:鸳鸯帐子,象征夫妻或情侣之间的亲密关系。
- 昏黄:指黄昏时分的微弱光线。
- 懊恼:心中烦恼、懊悔的情绪。
- 翠点春山:春天的山色,形容山的颜色如翠绿点缀。
- 尘袜轻罗:轻柔的罗袜,上面沾有香气。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鸳帱”是古代情侣的象征,表示对爱情的向往与追忆。在古代文人中,竹枝歌常被用来表达对爱情的感慨和忧伤,传达出一种对往事的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湖帆,清代著名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诗风而著称。他的诗歌多描绘自然景观与人情世态,深受人们喜爱。
创作背景:
《临江仙 其二》写于吴湖帆晚年,诗中流露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情感的感叹,反映了其内心的孤独和对美好事物的追寻。
诗歌鉴赏:
这首《临江仙 其二》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抒发,展现了作者对往昔爱情的怀念与人生无常的感慨。开头的“蝶枕难回梦了,鸳帱可奈情何”,表达了梦境的破碎和现实的无奈。蝴蝶象征着美好而又短暂的回忆,鸳鸯帐则是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与追忆。接着,诗人通过昏黄的杨柳月与竹枝歌的交错描绘,进一步渲染了自己的情感,表现出一种对往昔的懊恼和感伤。后面的描写又引入了春山的翠绿与香气,展现了自然的美好,却又衬托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阿谁无赖动人多”,则是对世间美好事物的感慨,尽管有许多动人之处,但内心的空虚与失落依旧无法填补。全诗在情绪上形成了对比,既有对美好记忆的怀念,又有对现实的无奈与惆怅,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和对生活的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蝶枕难回梦了:用蝴蝶图案的枕头,暗示梦境的美好已无法再回。
- 鸳帱可奈情何:鸳鸯帐子里,情感难以承受的疑惑。
- 卿怜我惜也曾过:对过去彼此的怜惜与珍惜。
- 昏黄杨柳月:描绘黄昏时分的宁静与忧愁。
- 懊恼竹枝歌:对竹枝歌的怀念与懊恼。
- 翠点春山浅黛:春山的绿意,象征着生命与希望。
- 香生尘袜轻罗:香气弥漫,寄托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阿谁无赖动人多:感慨世间美好令人动心,但内心的孤独难以弥补。
- 眉颦飞语后,回首小婆娑:描绘思念后的轻盈动作,表现心中柔情。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蝶枕”与“鸳帱”,分别比喻美好梦境与爱情的象征。
- 拟人:通过情感的描写,使自然景物带有人的情感。
- 对仗:如“昏黄杨柳月”和“懊恼竹枝歌”,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对往昔美好回忆的怀念与对现实生活的感慨,揭示了人生的无常与情感的复杂,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失落,情感真挚而细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蝶:象征着美好与短暂。
- 鸳:象征爱情与亲密。
- 杨柳:象征柔情与哀愁。
- 竹枝:象征着往事的美好与怀念。
- 春山:象征生命与希望的重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蝶枕”象征什么? A. 梦境
B. 悲伤
C. 旅行 -
“懊恼竹枝歌”中“懊恼”指什么情感? A. 开心
B. 懊悔
C. 愤怒 -
诗中哪个意象象征着爱情的亲密? A. 杨柳
B. 鸳帱
C. 春山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纳兰性德的《木兰花令》
诗词对比:
可以对比吴湖帆的《临江仙 其二》和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均表现了对往昔爱情的怀念,但李清照的诗更多地渗透出女性的柔情与对生活的无奈,而吴湖帆则展现了对美好事物的深刻感慨。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代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