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介寿诚有取,无问人所宜。
君看菊花潭,事见桃源诗。
东坡百世士,敢比流俗知。
相逢勿相失,不醉欲何时。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长寿的真诚追求,且不问世俗的标准。你看那菊花水潭,所体现的正是桃源的诗意。苏东坡这样的才子,怎敢与流俗之人相提并论?相聚的时候一定要珍惜,不醉而归又有什么意义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介寿:意指长寿。
- 菊花潭:菊花的池塘,象征清雅、超脱的境地。
- 桃源:指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描绘的理想社会。
- 东坡:指苏轼,号东坡居士,宋代著名诗人、书法家。
- 流俗:指世俗的流行风气,或常见的观点。
典故解析:
- 桃源:出自《桃花源记》,描绘一个世外桃源,象征人们向往的理想生活。
- 东坡:苏轼以其卓越的才华和不拘一格的风范闻名,常被后人尊崇。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之道,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他的诗作多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情风貌,体现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秋冬季节,作者与友人相聚时写就,借菊花的时令象征长寿与高洁,表达对人生的感悟与对友谊的珍惜。
诗歌鉴赏
这首诗借菊花潭的意象,表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诗的开篇提到“介寿诚有取”,暗示了诗人对长寿的渴望并不拘泥于世俗的标准,体现了对真挚情感的追求。接着通过“君看菊花潭,事见桃源诗”,将菊花与理想的桃源相联系,表达了对自然之美和理想生活的向往。最后几句则强调珍惜相聚的时光,表现出一种对人生短暂的感慨和对酒酣歌醉的向往,给人一种洒脱而又深邃的情感体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介寿诚有取:强调对长寿的渴望与追求。
- 无问人所宜:不在乎世俗对长寿的定义与标准。
- 君看菊花潭:引导对方关注自然之美。
- 事见桃源诗:菊花潭的美好令人联想到理想的生活境地。
- 东坡百世士:提及苏轼,强调其卓越与独特。
- 敢比流俗知:不愿与世俗之人相提并论。
- 相逢勿相失:珍惜相聚的时刻。
- 不醉欲何时:强调饮酒作乐的乐趣和人生的短暂。
修辞手法:
- 比喻:菊花潭比喻一种清雅的生活情境。
- 对仗:整首诗结构工整,句式对称。
- 夸张:提及东坡,表现出对才华的崇敬与钦佩。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美的描绘,表现出诗人对人生、友谊的珍视以及超越世俗的高洁追求。它体现了一种洒脱、乐观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菊花:象征高洁、长寿。
- 潭水:象征清澈与宁静。
- 桃源:象征理想、世外桃源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
“介寿诚有取”中的“介寿”指的是什么?
A. 长寿
B. 短命
C. 财富
D. 名声 -
填空题:
诗中提到“菊花潭”,它象征着__。 -
判断题:
诗中强调了流俗之人与东坡居士的差别。对还是错?
答案:
- A
- 理想生活
- 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饮酒》——陶渊明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王之道的《次韵因上人晚菊简魏定父》与陶渊明的《饮酒》均描写自然与理想生活,但王之道更多表现了对友谊的珍惜,而陶渊明则更侧重于个人的隐逸生活和对自然的热爱。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文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