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云寺和汤立贤留题》

时间: 2025-01-24 21:09:31

寺占湖边数亩山,杖藜偷得一朝閒。

昨朝恰别居巢长,又喜新诗在壁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法云寺和汤立贤留题
作者: 王之道 〔宋代〕

寺占湖边数亩山,
杖藜偷得一朝闲。
昨朝恰别居巢长,
又喜新诗在壁间。

白话文翻译:

这座寺庙坐落在湖边,占据了几亩的山地。
我拄着拐杖,得以在此偷得一朝的闲适。
昨天刚刚告别了居巢的鸟儿,
今天又欣喜地看到新诗贴在墙上。

注释:

  • :指寺庙,这里特指法云寺。
  • :占据、占有。
  • 湖边:指寺庙临近湖泊的地理位置。
  • 杖藜:拄着拐杖,藜指一种植物,常用作拐杖。
  • 偷得:意为偶然获得或享受到。
  • 一朝闲:意为这一天的闲暇时光。
  • 居巢:指鸟儿的窝,居住的地方。
  • 新诗:新创作的诗歌。
  • 壁间:墙壁上,指诗歌的展示位置。

典故解析:

  • 居巢:常用以比喻安居乐业,尤其用来形容鸟儿在巢中栖息的安逸生活。
  • 杖藜:古代文人常用拐杖行走,象征一种闲适低调的生活态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之道,宋代诗人,生活在北宋时期,生平事迹不详,但从其作品中可见其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写山水和人文情景,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法云寺,可能是在一次游览或拜访后留下的题词,反映了诗人对寺庙宁静环境的喜爱,以及在此时此刻的闲适心境。

诗歌鉴赏:

《法云寺和汤立贤留题》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出一幅宁静的山水画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开头的“寺占湖边数亩山”将读者引入一个幽静的场所,湖水与山的结合让人心旷神怡。诗人以“杖藜”自况,显示出他在此地的放松与闲适,表达了对生活的淡然态度。

接着,诗中提到“昨朝恰别居巢长”,暗示着一种离别的情感,或许是对往昔的怀念。这里的意象丰富,既有自然的鸟巢,也可引申为人们对安稳生活的渴望与眷恋。最后一句“又喜新诗在壁间”则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既是对新作的赞美,也反映了他在此处的创作灵感与愉悦心情。

整首诗气韵悠然,既有对景的细腻描写,也蕴含了诗人对生活的哲思,体现了宋代文人特有的闲适情怀和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值得细细品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寺占湖边数亩山:寺庙坐落在湖边,拥有几亩的山地,环境优美。
  2. 杖藜偷得一朝闲:诗人拄着拐杖,得以享受这一日的悠闲时光。
  3. 昨朝恰别居巢长:昨天正好告别了鸟儿的巢穴,暗示一种离别或变化。
  4. 又喜新诗在壁间:今天又看到新作的诗歌挂在墙上,表达了对创作成果的欣喜。

修辞手法:

  • 对仗:全诗句式对称,营造出和谐的音韵效果。
  • 意象描绘:通过“湖边”、“山”、“杖藜”等意象,构建出一个宁静的自然环境。
  • 象征:“居巢”象征安稳与归属感,表现诗人对生活的思考。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闲适态度,以及对创作的热情。通过描绘宁静的寺庙环境,反映出一种洒脱与淡泊的生活哲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宁静与灵性,反映诗人的内心世界。
  • :象征流动与变化,暗示生活的多样性。
  • :象征稳重与永恒,代表诗人对自然的依恋。
  • 杖藜:象征诗人的闲适与从容。
  • 新诗:象征创作与灵感,反映出诗人的内心活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王之道生活在哪个朝代?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清代

  2. 诗中提到的“杖藜”指什么? A. 一种植物
    B. 一种器具
    C. 一种动物
    D. 一种食品

  3. 诗的主题是什么? A. 离别的悲伤
    B. 对生活的热爱与闲适
    C. 对战争的反思
    D. 对名利的追求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望岳》
  • 李白《庐山谣》
  • 王维《终南别业》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自然景色,表现隐逸生活的诗歌,风格清新恬淡。
  • 李白《月下独酌》:表达对生活的感悟与孤独,情感更加奔放激昂。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的艺术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