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赋台》

时间: 2025-02-04 16:16:36

万顷玻瓈水浸空,台前佳色咏难穷。

倚栏人在烟霞外,落笔诗成笑语中。

属句畏惭非孟子,供欢端合有车公。

解将能否分优劣,过眼昭然向与雄。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能赋台
王之道 〔宋代〕
万顷玻瓈水浸空,台前佳色咏难穷。
倚栏人在烟霞外,落笔诗成笑语中。
属句畏惭非孟子,供欢端合有车公。
解将能否分优劣,过眼昭然向与雄。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美丽的湖面和台前的景色,诗人在此吟咏,难以尽述其中的美好。站在栏杆边的人在烟雾和霞光的映衬下,写下一首首诗歌,伴随着欢声笑语。诗人感到惭愧,觉得自己的词句不如孟子的深刻,娱乐的场合却又恰如其分地有车公(车公是古代的一个文化名人)。是否能分出优劣,眼前的一切如同清晰的景象,显得分外鲜明而雄伟。

注释:

  • 万顷:形容水面广阔,像万顷的稻田。
  • 玻瓈:形容水面如同玻璃般清澈。
  • 佳色:美丽的景色。
  • 倚栏:指依靠在栏杆上。
  • 烟霞:指云雾和日出的霞光。
  • 落笔:写作,落笔成文。
  • 属句:写诗的句子。
  • 孟子:指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强调道德和仁义。
  • 车公:古代文化名人,可能指代车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之道(生卒年不详),南宋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情感细腻而深远,常寄情于山水之间。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王之道游览美景时,感受到自然的壮丽与诗歌的力量,试图表达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以及对自己文学才能的自省。

诗歌鉴赏:

《能赋台》以其优美的意境和深邃的情感吸引了读者的目光。开篇“万顷玻瓈水浸空”,通过“万顷”的广阔和“玻瓈”的清澈,营造出一幅辽阔的湖面图景,仿佛水天一色,令人陶醉。接着“台前佳色咏难穷”,则引领我们进入诗人所处的环境,鲜明的色彩让人难以用言语尽述,显示了诗人对美的深刻体验。

第三句“倚栏人在烟霞外”描绘出诗人观景的状态,站在栏杆旁,仿佛与自然融为一体,而“落笔诗成笑语中”则体现了诗人在此刻的欢愉,流露出他对诗歌创作的热爱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在后面的几句中,诗人自谦地提到了孟子和车公,表达了对古代文化名人的敬仰,同时也流露出对自身诗才的思考。最后一句“过眼昭然向与雄”暗示了诗人对事物本质的清晰认知,这种对比和反思使整首诗充满了哲理的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万顷玻瓈水浸空”:水面宽广如同无边的稻田,清澈如同玻璃,映衬着空中的景象。
  2. “台前佳色咏难穷”:在台前欣赏的美景,诗人感到难以尽述其美。
  3. “倚栏人在烟霞外”:诗人倚靠在栏杆旁,外面是美丽的烟云和霞光。
  4. “落笔诗成笑语中”:在这样的环境下,诗人写下了诗篇,心中充满欢笑。
  5. “属句畏惭非孟子”:他感到自己的诗句不及孟子的深刻。
  6. “供欢端合有车公”:在欢乐的场合中恰如其分地提到车公,表示文化的传承。
  7. “解将能否分优劣”:思考是否能分出诗作的优劣。
  8. “过眼昭然向与雄”:眼前的一切清晰可见,显得宏伟壮丽。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水面比作“玻瓈”,强调了其清澈。
  • 拟人:通过“落笔”赋予写作以生命,使之生动。
  • 对仗:诗句之间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和美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创作的快乐及对自身才华的反思,展现了其哲理性和人文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清澈与广阔,表现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 烟霞:代表美丽的自然现象,赋予诗歌浪漫的色彩。
  • 栏杆:象征人与自然的接触与交流。
  • 诗歌:象征文化的传承与个人的表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万顷”指的是什么? A. 一种植物
    B. 水面宽广
    C. 高山
    D. 田地

  2. 诗人提到的“孟子”是指? A. 一位诗人
    B. 一位哲学家
    C. 一位画家
    D. 一位音乐家

  3. 诗中“玻瓈水”形容了什么? A. 颜色
    B. 清澈
    C. 深度
    D. 形状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望岳》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王之道的《能赋台》与李白的《庐山谣》均描绘了自然景色,但王之道更强调了诗歌创作的乐趣与自我反思,而李白则更倾向于表达对浩瀚自然的壮丽感慨。两者在意象和情感上均有各自的特色。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鉴赏辞典》
  • 《王之道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