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中措(和张文伯元夕)》

时间: 2025-02-04 16:09:38

江城春霁雪初融。

楼观瑞烟中。

向晚金莲无数,一时开遍东风。

多情太守,行携红袖,坐引金钟。

时出阳春绝唱,才名不减诗翁。

意思解释

朝中措(和张文伯元夕)

原文展示

江城春霁雪初融。楼观瑞烟中。向晚金莲无数,一时开遍东风。多情太守,行携红袖,坐引金钟。时出阳春绝唱,才名不减诗翁。

白话文翻译

在江城,春天的雨后,雪刚刚融化。楼阁上笼罩着吉祥的烟雾。傍晚时分,金色的莲花如无数繁星般盛开,东风吹来,满园芬芳。多情的太守,手中携着红袖,坐在那儿引动金钟。时常吟唱阳春的绝妙之作,他的才华和声名丝毫不逊色于那位诗翁。

注释

  • 江城:指江南的城市。
  • 春霁:春天雨过天晴。
  • 瑞烟:吉祥的云雾,象征祥和。
  • 金莲:指盛开的莲花,象征着美丽与富贵。
  • 多情太守:指对生活充满情感的地方官员。
  • 红袖:女子的衣袖,象征着柔情和美好。
  • 金钟:乐器,古代常用来引导音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之道,字君贞,号介斋,南宋时期的诗人,擅长词、诗,风格清新自然。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细腻观察。

创作背景:这首词作于元宵节,借用元宵的喜庆气氛,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色和太守的风采,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友人的赞美。

诗歌鉴赏

这首词以其绮丽的画面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一个春天的江城和多情的太守。开篇用“江城春霁雪初融”点明了季节和气候,给人一种温暖而清新的感觉。接着,诗人通过“楼观瑞烟中”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吉祥的氛围,暗示着春天带来的生机与希望。尤其是“向晚金莲无数,一时开遍东风”的描写,透过金莲的盛开,表现出春天的繁荣和生机。最后,诗人以“时出阳春绝唱,才名不减诗翁”总结,赞美了太守的才华与品格,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才子佳人的赞美。整首词灵动而富有情感,展现了王之道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美的敏锐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江城春霁雪初融”:描绘了春天的江城,雪水刚刚融化,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
  • “楼观瑞烟中”:楼阁上笼罩着吉祥的烟雾,暗示着美好的兆头。
  • “向晚金莲无数,一时开遍东风”:傍晚时分,金色的莲花盛开,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 “多情太守,行携红袖,坐引金钟”:描写太守的风采,显示出他对生活的热情和对音乐的热爱。
  • “时出阳春绝唱,才名不减诗翁”:总结太守的才华,表达了对他才华的赞美。

修辞手法

  • 比喻:“金莲”比喻盛开的美好事物。
  • 拟人:“多情太守”赋予太守以情感,增加了作品的温度。
  • 对仗:“行携红袖,坐引金钟”,工整的对仗增强了词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词表达了对春天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描绘了多情太守的风采,反映了作者对友人的赞美与欣赏。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城:象征着江南的美丽和繁荣。
  • 春霁:象征着希望与生机。
  • 金莲:象征美好与富贵。
  • 红袖:象征女子的柔情与美好。
  • 金钟:象征着音乐和文化的熏陶。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江城春霁雪初融”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 A. 夏天的炎热
    • B. 春天的温暖
    • C. 秋天的萧瑟
    • D. 冬天的寒冷
  2. “多情太守”指的是谁?

    • A. 一位诗人
    • B. 一位地方官员
    • C. 一位商人
    • D. 一位农民
  3. 诗中提到的“金莲”象征着什么?

    • A. 贫穷
    • B. 美丽与富贵
    • C. 冷漠
    • D. 忧伤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水调歌头》
  • 李清照的《如梦令》

诗词对比

  • 王之道的《朝中措》与苏轼的《水调歌头》都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王之道更侧重于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而苏轼则更多地表达了个人情感与哲理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