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别安宁滇城诸友 其二》

时间: 2025-01-11 19:44:41

垂老东还日,天涯此别稀。

关山归马地,江水钓鱼矶。

秉烛情何尽,衔杯泪欲挥。

相思幸相问,处处有鸿飞。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留别安宁滇城诸友 其二
作者:杨慎
垂老东还日,天涯此别稀。
关山归马地,江水钓鱼矶。
秉烛情何尽,衔杯泪欲挥。
相思幸相问,处处有鸿飞。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年老之际与朋友们惜别的情感。他感叹东去的太阳,天涯之间再无相聚的机会。关山重重,归马之地,江水旁的钓鱼矶似乎都在诉说离别的惆怅。即使在烛光下,倾诉的情感也似乎无法尽述,饮酒时泪水几欲挥洒。幸好,彼此仍能问候,虽然相隔千里,但到处都有那飞翔的鸿雁,传递着思念。

注释:

  • 垂老:指年老。
  • 东还日:日落东方,暗指时间流逝。
  • 天涯此别稀:天涯海角之间,这样的离别实在少见。
  • 关山归马地:指回家的路途艰难,关山重重。
  • 衔杯泪欲挥:举杯饮酒,泪水几欲流下。
  • 相思幸相问:虽然相隔很远,但仍有问候。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鸿飞”常用来象征远方的亲人或友人,借用鸿雁的迁徙代表思念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杨慎(1488-1559),字用修,号惭庵,明代文学家,擅长诗词、散文等。他的作品多描绘人生感悟和自然风光,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创作背景:诗词创作于明代,社会动荡不安,杨慎作为文人,面临着离别与时局的双重压力,因此诗中流露出深切的离愁。

诗歌鉴赏:

这首诗展现了深厚的友情和对离别的感伤。第一句和第二句通过时间和空间的描绘,表现了老去和离别的无奈。尤其“天涯此别稀”一句,透露了作者对友谊的珍视与珍稀。接下来的“关山归马地,江水钓鱼矶”,通过地理意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遥远而又亲切的氛围,象征着故乡的牵挂和归家的期盼。后两句则更是情感的高潮,烛光下的倾诉与泪水交织,展现了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过往的回忆,也有对未来的忧虑。然而,最后一句“相思幸相问”,却又给人一丝希望,尽管相隔千里,仍能互相问候,情感依旧延续。整体而言,诗歌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将离别的主题表达得淋漓尽致,令人感动。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垂老东还日”:年纪渐老,日落东方。
    • “天涯此别稀”:在天涯海角,这样的离别实在少见。
    • “关山归马地”:归家的路途充满了艰险。
    • “江水钓鱼矶”:江边的钓鱼矶,象征着宁静与思念。
    • “秉烛情何尽”:在烛光下,情感无尽。
    • “衔杯泪欲挥”:举杯饮酒,泪水满眶。
    • “相思幸相问”:相思之情,幸好能够问候。
    • “处处有鸿飞”:四处皆有鸿雁,传递思念。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关山归马地”和“江水钓鱼矶”,形成和谐的对称。
    • 比喻:鸿雁象征思念,表达离别的情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离别与思念展开,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意象分析:

  • 时光:日落象征时间的流逝,提醒人们珍惜相聚的时光。
  • 自然:关山、江水等自然景物,寄托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慨。
  • 烛光与饮酒:烛光下的倾诉与饮酒,代表着聚会的温暖与离别的惆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天涯此别稀”是什么意思?

    • A. 离别的机会多
    • B. 离别的机会少
    • C. 离别的机会无
    • D. 离别的机会不确定
  2. “秉烛情何尽”中“秉烛”指的是什么?

    • A. 点蜡烛
    • B. 拿着蜡烛
    • C. 烧蜡烛
    • D. 制作蜡烛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的作品,同样表达了离别的情感。
  • 《登高》:王之涣的作品,描写了身处高处的辽阔与孤独。

诗词对比

  • 杨慎的《留别安宁滇城诸友 其二》与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均表达了惜别之情,但杨慎更注重内心的情感波动,而王勃则通过壮阔的自然景象来反衬离别的悲壮。两者在情感表达和意象运用上各具特色。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古诗词基础知识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