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金秀才》

时间: 2025-01-24 18:19:09

伏枕抱疾日,闭关馀春时。

欣闻空谷音,适与中林期。

清风洒兰藻,零雨坐茅茨。

翻然不可见,悠哉寄遐思。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伏枕抱疾日,闭关馀春时。
欣闻空谷音,适与中林期。
清风洒兰藻,零雨坐茅茨。
翻然不可见,悠哉寄遐思。

白话文翻译:

我躺在床上,因病而不能外出,正值春天的余晖。
欣喜地听到空谷中传来的悠扬琴音,恰好与林间的清风相应。
清风拂过兰草,细雨洒落在茅草屋顶上。
一切景象都难以看见,我悠然自得地寄托着远方的思绪。

注释:

  • 伏枕:躺在枕头上,形容病卧。
  • 抱疾:抱病,因病而卧床。
  • 闭关:闭门不出,形容独自隐居。
  • 余春:春季的余韵,春天的尾声。
  • 欣闻:高兴地听到。
  • 空谷音:空旷山谷中传来的声音,多指自然之声或琴音。
  • 适与:恰好碰上。
  • 兰藻:兰草和水草,常用于形容清幽的环境。
  • 零雨:细雨,轻柔的雨丝。
  • 茅茨:茅草屋,指简陋的住所。
  • 翻然:突然,变化。
  • 寄遐思:寄托远方的思绪。

典故解析:

本诗并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空谷音”和“清风洒兰藻”可以联想到古人所追求的隐逸生活,体现了道家思想中的自然和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杨慎(1488-1559)是明代著名的诗人、词人及文学评论家,因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个性而受到后世推崇。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杨慎晚年,因病隐居,诗人借助自然景象抒发内心的宁静与思索,反映了他对于生命的感悟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酬金秀才》展现了诗人因病卧床而产生的思考和感悟,诗中充满了宁静与淡泊的情调。第一句“伏枕抱疾日”直接点明了他所处的状态,因病而不得不闭门独处,体现出一种无奈与孤寂。接着,诗人欣喜地“欣闻空谷音”,这种声音如同自然的乐章,给他带来了心灵的慰藉。接下来的描写“清风洒兰藻,零雨坐茅茨”,展现了自然的美好与诗人内心的宁静,清风与细雨交织成一幅和谐美丽的画面,仿佛让人忘却了世俗的烦恼。

最后两句“翻然不可见,悠哉寄遐思”,表达了诗人对外界景象的渴望与难以实现的惆怅,他的思绪则在这个宁静的环境中得以升华,流向遥远的心灵世界。这种通过自然景象抒发内心情感的手法,充分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对自然的深切眷恋,让人感受到一种超然的境界。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伏枕抱疾日”:病卧在床的日子。
    • “闭关馀春时”:独自隐居,正值春末。
    • “欣闻空谷音”:听到空谷中传来的悠扬之声。
    • “适与中林期”:恰好与林间的清风相应。
    • “清风洒兰藻”:清风拂过兰草。
    • “零雨坐茅茨”:细雨洒落在茅草屋上。
    • “翻然不可见”:一切美景都难以看见。
    • “悠哉寄遐思”:我在这里寄托远方的思绪。
  • 修辞手法

    • 比喻:“空谷音”比喻自然的和谐之音。
    • 拟人:“清风洒兰藻”,将自然现象赋予人的动作。
    • 对仗:如“欣闻空谷音,适与中林期”,展现了诗歌的对称美。
  • 主题思想: 本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体现了对生命的深刻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意象分析:

  • 伏枕:象征病痛与孤独。
  • 空谷音:代表自然的声音,象征心灵的安宁。
  • 清风:象征清新和舒适的环境。
  • 兰藻:象征高洁的品格和宁静的心境。
  • 零雨:象征细腻和温柔的情感。
  • 茅茨:代表简朴的生活。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伏枕”指的是什么状态?

      • A. 读书
      • B. 旅行
      • C. 病卧
      • D. 办公
    2. 诗中提到的“空谷音”主要指什么?

      • A. 人声
      • B. 自然之声
      • C. 乐器声
      • D. 机器声
    3.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忧伤
      • B. 宁静
      • C. 愤怒
      • D. 挫折

答案:

  1. C. 病卧
  2. B. 自然之声
  3. B. 宁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
  • 王维的《鸟鸣涧》

诗词对比

  • 杨慎的《酬金秀才》与王维的《鹿柴》,两者都描绘了隐逸生活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但杨慎更强调内心的思索,而王维则注重于自然景色的描写,体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杨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