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陈衍死敌》

时间: 2025-01-26 03:33:56

少年长抱请缨才,舞剑鸣弓出草莱。

铜柱自期军业建,辕门谁料将星颓。

半千部曲生逾壮,一寸丹心死不灰。

怅望云台空一梦,英雄千载有馀哀。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挽陈衍死敌
少年长抱请缨才,舞剑鸣弓出草莱。
铜柱自期军业建,辕门谁料将星颓。
半千部曲生逾壮,一寸丹心死不灰。
怅望云台空一梦,英雄千载有馀哀。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已故敌人的哀悼与追忆。年轻时我抱着请缨的志向,挥舞着剑与弓从草野中走出。铜柱(暗指军事功业)曾期望建立伟业,然而谁曾想到辕门(象征军事的失败)将星已然陨落。即使是半千部曲的军队也变得更加壮大,而我对这片土地的一寸赤诚之心却永不改变。望着云台,感叹这只是一场空梦,英雄在千载之后仍然令人感到无尽的哀伤。

注释:

  1. 请缨:古代指求取功名的志向,这里指年轻时的抱负。
  2. 草莱:指草野,形容年轻时的生活环境。
  3. 铜柱:暗指军事功业或丰功伟业的象征。
  4. 辕门:古代车队的门,象征军事的门户与进攻。
  5. 将星:指军事将领的荣光和成就。
  6. 部曲:古代指士兵或部队。
  7. 丹心:形容赤诚的心,常用来比喻忠诚。
  8. 云台:古代的高台,象征着理想与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黎镒,明代诗人,其作品多以抒情和咏史为主,常以个人情感为基础,结合历史事件,寄托深厚的思考。

创作背景:

《挽陈衍死敌》作于对陈衍(可能是指某位身处敌对关系的英杰)的追悼之际,体现了诗人对敌人的敬重与悼念,表达了对英雄气概和历史兴衰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从怀旧的角度出发,通过个人经历与历史背景的结合,展现了对军事成就及其背后英雄人物的深情追忆。诗人用“少年长抱请缨才”开篇,显现出年轻时的豪情壮志和对未来的希冀,然而随着历史的推移,这种理想似乎变得遥不可及。接着,“铜柱自期军业建,辕门谁料将星颓”一句,诗人通过象征手法,描绘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表现出对历史变迁的无奈和失落感。

后半部分,诗人通过“半千部曲生逾壮”展现了对自己及部曲的忠诚与坚毅,尽管身处逆境,心中依旧燃烧着赤诚之心。最后两句则以“怅望云台空一梦”结束,显示出诗人对英雄过往的追思与对未来的无尽惋惜,情感的积淀让人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少年长抱请缨才:年轻时抱有雄心壮志,渴望成就。
  2. 舞剑鸣弓出草莱:挥舞武器,象征勇敢出战,体现出青春的豪情。
  3. 铜柱自期军业建:渴望建立伟大的军事功业。
  4. 辕门谁料将星颓:意想不到的是,昔日的英雄已然陨落。
  5. 半千部曲生逾壮:虽然部曲壮大,但内心的忠诚与信念依旧坚定。
  6. 一寸丹心死不灰:即使面临困境,忠诚之心也不会减退。
  7. 怅望云台空一梦:对理想的追求感到失落,云台象征着不可及的理想。
  8. 英雄千载有馀哀:千年之后,英雄的悲哀依然长存。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铜柱”比作军事功业,形象生动。
  • 对仗:如“舞剑鸣弓”与“生逾壮”形成对照,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象征:云台象征理想,辕门象征失败,丰富了诗的内涵。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对英雄人物的悼念,以及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深刻反思,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忠诚赤心的坚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少年:象征着激情与理想。
  2. 舞剑鸣弓:表现出勇敢和奋斗的精神。
  3. 铜柱:象征着军事成就和理想。
  4. 辕门:代表着历史的无常与失败。
  5. 丹心:象征忠诚与坚定不移的信念。
  6. 云台:象征理想与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请缨”指的是什么?

    • A. 个人志向
    • B. 军事功业
    • C. 诗歌创作
    • D. 亲情
  2. 诗中提到的“铜柱”象征什么?

    • A. 失败
    • B. 荣耀
    • C. 军事成就
    • D. 友情
  3. 诗人对英雄的态度是?

    • A. 轻视
    • B. 怀念与敬仰
    • C. 忽视
    • D. 恐惧

答案:

  1. A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春望》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诗词对比:

  • 李白黎镒的诗中都体现了对英雄的追忆,但李白更侧重于豪放的情感与饮酒作乐的洒脱,而黎镒则注重历史的反思与深情的哀悼。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古代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词的艺术与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