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九日山僧》

时间: 2025-01-11 14:20:15

目极闽南道,云山隔几层。

深秋城外寺,白日定中僧。

野蔓穿松甲,幽泉漱石稜。

遥思茶话夕,敲碎玉池冰。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寄九日山僧
作者: 吕言 〔宋代〕

目极闽南道,云山隔几层。
深秋城外寺,白日定中僧。
野蔓穿松甲,幽泉漱石稜。
遥思茶话夕,敲碎玉池冰。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我的目光远望闽南的道路,云山层层叠叠地相隔。
在深秋的城外,寺庙里白天安静地坐着僧人。
野蔓在松树的树皮上缠绕,幽静的泉水在石头上轻轻流淌。
我遥想与你在傍晚品茶聊天的情景,仿佛那冰面被敲碎的声音依然在耳边回响。

注释:

字词注释:

  • 目极:目光所及,视野的尽头。
  • 闽南道:指福建南部的地区。
  • 云山:云雾缭绕的山,形成层叠的景象。
  • 定中僧:指在安静的白天中打坐的僧人。
  • 野蔓:指野生的藤蔓植物。
  • 松甲:松树的树皮。
  • 幽泉:清静的泉水。
  • :用水冲洗,流动的意思。
  • 玉池:比喻清澈的池水。
  • 敲碎:打破,形容声音的清脆。

典故解析: 本诗未涉及特定的历史典故,但通过描绘自然与僧人生活的场景,反映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吕言,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以山水、禅意为主题,风格清新脱俗,常流露出对自然和人生态度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深秋时节,诗人可能在外游历或探访寺庙,触景生情,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友人的思念。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色与僧人生活形成对比,展现出一种宁静与思考的氛围。

诗歌鉴赏:

《寄九日山僧》是一首富有禅意的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敏感以及对僧人生活的向往。诗的开篇便以“目极闽南道”引入,描绘出远方的层峦叠嶂,给人一种开阔而悠远的感觉。此句不仅展现了自然的壮丽,更暗含了诗人心境的广阔。

接下来的“深秋城外寺,白日定中僧”则转向僧人的生活,体现出一种静谧的氛围。深秋的季节恰似人生的沉淀,寺庙里的僧人正静坐思考,形成一种平和的对比,传达出诗人对这种生活的向往。

“野蔓穿松甲,幽泉漱石稜”两句,通过自然的细节描写,展现出一幅生动的山水画,野蔓和泉水的描绘则让人感受到自然的生机与清新。最后的“遥思茶话夕,敲碎玉池冰”则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往日情景的回忆,意境悠远,情感深沉。

整首诗词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融入了对友人的思念,展现了诗人对宁静、自然和友谊的深刻思考,语言优美而意境深远,令人回味无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目极闽南道:诗人远眺,看到的是闽南的山水之路,开阔的视野象征着诗人心灵的自由。
  2. 云山隔几层:云雾缭绕的山层层叠叠,带来一种朦胧的美感,仿佛是心灵的障碍。
  3. 深秋城外寺:诗人提到的寺庙,给人一种安静、幽深的感觉,适合修身养性。
  4. 白日定中僧:白天的宁静与僧人的打坐相结合,营造出一种和谐的氛围。
  5. 野蔓穿松甲:自然界的生机,表现出生命的顽强与美丽。
  6. 幽泉漱石稜:泉水轻轻冲洗石头,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永恒。
  7. 遥思茶话夕:思念友人,共同品茶的情景,体现出一种温情。
  8. 敲碎玉池冰:清脆的声音仿佛是对往日时光的追忆,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玉池”比喻为清澈的池水,增强了诗歌的意象。
  • 拟人:泉水“漱石稜”,赋予自然以生命,增强了诗的灵动感。
  • 对仗:如“目极闽南道,云山隔几层”,形成优美的音韵。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友人的思念,情感真挚而深沉,展现了宋代文人的理想生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闽南道:象征着远方的旅程与未知。
  • 云山:代表着自然的神秘与美丽。
  • 寺庙:象征着宁静与修行的场所。
  • 野蔓:代表自然的生命力与顽强。
  • 幽泉:象征着内心的宁静与清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的目光所及是哪个地方?
    • A. 闽南道
    • B. 北方
    • C. 西方
  2. 诗中描述的季节是什么?
    • A. 春天
    • B. 夏天
    • C. 深秋
  3. 诗人对什么感到思念?
    • A. 自然
    • B. 友人
    • C. 僧人

答案:

  1. A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题西林壁》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吕言的《寄九日山僧》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前者更侧重于友谊与思念,后者则强调孤独与内心的宁静。两者都通过自然景象传达了深邃的情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
  • 《古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流派与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