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松小已逾岭,不归应偶然。
久窥飞鸟意,难定白云天。
夜磬答孤语,秋花照短眠。
清光纷委壑,寒重草堂前。
白话文翻译:
松树虽小,已越过山岭,不归来恐怕是偶然的原因。
我长久观察飞鸟的意图,却难以确定白云的去向。
夜晚的磬声回应着孤独的言语,秋天的花朵照亮了短暂的睡眠。
明亮的月光洒落在沟壑间,寒冷的气息压在草堂前。
注释:
字词注释:
- 松小:小松树。
- 逾岭:越过山岭。
- 不归应偶然:不回来可能是偶然的原因。
- 久窥:长时间观察。
- 飞鸟意:飞鸟的行动或意图。
- 难定:难以确定。
- 白云天:白云在天空的状态。
- 夜磬:夜晚的磬声,磬是一种打击乐器。
- 孤语:孤独的言语,指内心的独白。
- 秋花:秋季的花朵。
- 短眠:短暂的睡眠。
- 清光:明亮的光芒。
- 纷委壑:洒落在沟壑中。
- 寒重:寒冷的气息沉重。
- 草堂前:草屋前面。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飞鸟”、“白云”、“秋花”等意象都是古代诗词中常见的自然元素,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观察与思索。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海岱,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以自然为题材,体现了对山水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其诗风清新,意境深远。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丁卯年,可能是在作者归隐故乡时写就,表现了他对故乡自然景色的留恋与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的自然景色和孤独的内心感受为主题,展现了诗人对故乡山水的眷恋和对人生孤独的思考。前两句描绘了小松树在山岭的情形,给人以一种宁静而稍显孤寂的感觉。诗人通过“飞鸟意”与“白云天”表达了对自然的细腻观察,表现了他内心的困惑与无奈。后两句则通过夜晚的磬声与秋花的景象,描绘了一个静谧的夜晚,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和对短暂生命的感慨。整个诗歌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内心情感的交织,构建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念,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松小已逾岭:诗人描绘小松树已越过山岭,象征着对故乡的眷恋。
- 不归应偶然:表达了对飞鸟不归的偶然,暗示了人生的无常。
- 久窥飞鸟意:表现诗人长时间观察飞鸟的动向,体现对自然的热爱与思索。
- 难定白云天:诗人对白云的去向感到迷惑,象征着人生的不可预测。
- 夜磬答孤语:夜晚的磬声回应着诗人的孤独,表现内心的寂寞。
- 秋花照短眠:秋花的美丽映照着短暂的睡眠,感叹时光的流逝。
- 清光纷委壑:明亮的光洒落在沟壑中,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寒重草堂前:寒冷的气息压在草堂前,表现了季节的变迁与生命的沉重。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人类情感相结合,表达深层思考。
- 拟人:夜磬与孤语的互动,赋予了无生命的物体以情感。
- 对仗:前后句的结构对称,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悟,表现了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对孤独的深切体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松树:象征坚韧与孤独。
- 飞鸟:代表自由与无常。
- 白云:象征变幻与飘逸。
- 夜磬:暗示孤独与思考。
- 秋花:象征美丽与短暂。
- 清光:代表明亮与希望。
- 寒重:象征凋零与沉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小松树”指代什么?
A. 小树
B. 对故乡的眷恋
C. 飞鸟 -
“夜磬”在诗中象征着什么?
A. 孤独
B. 美丽
C. 自由 -
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自然的热爱
B. 人生的无常与思考
C. 对故乡的思念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望岳》
- 王维的《鹿柴》
- 李白的《静夜思》
诗词对比: 海岱的《丁卯岁归仰天坞故山》与王维的《鹿柴》均表现了对自然的细腻描写和内心的思考,不同的是,海岱更强调孤独感,而王维则更多展现宁静与和谐。两者在意境上相辅相成,共同构建了中国古典诗词的博大精深。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传》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唐诗三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