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暮过杭州上天竺法喜寺》

时间: 2025-01-27 03:15:37

年来性好静,逃暑向山行。

寺晚钟声寂,风微蝉唱清。

谈禅销永日,论道觉三生。

惆怅林泉路,今无辩老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年来性好静,逃暑向山行。
寺晚钟声寂,风微蝉唱清。
谈禅销永日,论道觉三生。
惆怅林泉路,今无辩老迎。

白话文翻译:

这几年我性情偏爱安静,夏天的时候我常常往山里去避暑。
傍晚在寺庙里,钟声寂静无声,微风轻拂,蝉鸣声清晰。
聊着禅宗,消磨漫长的日子,讨论道理,顿悟人生的意义。
但我心中感到惆怅,林间小路上,今天已无法辨识老朋友的身影。

注释:

  • 年来:指这几年,表示时间的推移。
  • 性好静:性情喜欢安静,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 逃暑:躲避夏季的炎热。
  • 寺晚钟声寂:寺庙傍晚的钟声寂静,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风微蝉唱清:微风轻轻吹动,蝉鸣清晰悦耳。
  • 谈禅:讨论禅宗,指的是一种哲学和修行。
  • 销永日:消磨漫长的一天。
  • 三生:指的是前生、今生和来生,体现了人生哲学的深刻性。
  • 惆怅:感到悲伤、失落。
  • 林泉路:指山林水泉的道路,象征自然的美好与静谧。
  • 今无辩老迎:如今已无法认出老朋友的身影,表达了对过往的怀念与惆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金鉴才,生于20世纪,现代诗人,致力于古典诗词的创作与研究。其作品多以自然景观和人生哲学为主题,风格清新自然,常蕴含深刻的思考。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诗人游览杭州上天竺法喜寺时,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慨。诗人在避暑与静谧的环境中,产生了对时光流逝、友人别离的惆怅。

诗歌鉴赏:

本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宁静和对友谊的怀念。开头两句“年来性好静,逃暑向山行”展示了诗人向往宁静生活的愿望,恰好与避暑的主题相呼应。接下来的“寺晚钟声寂,风微蝉唱清”则通过对声音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安静、祥和的氛围,让人感受到寺庙的宁静。

“谈禅销永日,论道觉三生”展示了诗人与友人间的哲学讨论,反映出他们对人生深刻的思考和对道理的探求。最后两句“惆怅林泉路,今无辩老迎”则将情感推向高潮,表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对友人的怀念,尤其是“今无辩老迎”一句,将失去与怀念的情感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整首诗以宁静的自然景象为背景,深刻地探讨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人生的无常,既有对美好自然的赞美,也有对友谊和时光流逝的感慨,呈现出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年来性好静:诗人抒发自己这几年热爱静谧生活的情感。
  2. 逃暑向山行:表达了诗人对炎热夏季的逃避,向往清凉的山林。
  3. 寺晚钟声寂:描绘了寺庙傍晚的宁静,钟声的沉默让人感到孤独。
  4. 风微蝉唱清:微风轻拂,蝉鸣清脆,增添了一丝生机。
  5. 谈禅销永日:与友人讨论禅理,消磨悠长的时光。
  6. 论道觉三生:探讨道理,体悟人生的意义。
  7. 惆怅林泉路:内心感到惆怅,暗示对过往的怀念。
  8. 今无辩老迎:如今已无法分辨老友的身影,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寺晚钟声”与“风微蝉唱”相结合,形成对比,增强了环境的宁静氛围。
  • 拟人:风和蝉被赋予了人的特性,让自然景象更加生动。
  • 对仗:如“谈禅销永日,论道觉三生”,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时光流逝、友人离去的惆怅。诗人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反映了内心的宁静与思考,同时也表达了对过往友谊的怀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寺庙:象征着宁静和精神的寄托。
  • 钟声:代表着时间的流逝和内心的沉静。
  • 蝉鸣:寓意着生命的跳动与自然的和谐。
  • 林泉:象征着自然的美好和人际关系的亲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性情如何?

    • A. 喜欢喧闹
    • B. 喜欢安静
    • C. 无所谓
  2. 诗中提到的景象有哪些?

    • A. 寺庙
    • B. 山林
    • C. 城市
  3. 诗人对友人的感情如何?

    • A. 失落
    • B. 高兴
    • C. 生气

答案:

  1. B
  2. A,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山中与幽人对酌》李白
  • 《庐山谣》李白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鹿柴》相比,金鉴才的诗歌更注重内心的情感表达,而王维则以自然景观的描写为主,二者在主题的表现上各有侧重,但都体现了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