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寄李友渊
作者:郭廑 〔明代〕
病起谁知鬓已华,却承清翰问贫家。
夜深不待君平卜,空剔寒灯一点花。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生病之后,谁知道我的白发已经增多了呢?然而,你却亲切地来信询问我这个贫穷人家。夜深人静,不再需要你来占卜,我只是在寒冷的灯下,孤独地点燃一支蜡烛,照耀着那一朵花。
注释
- 病起:生病后起床。
- 谁知:有谁知道。
- 鬓已华:鬓发已经变白。
- 清翰:清雅的信件。
- 问贫家:询问贫穷人家的情况。
- 夜深不待:夜深了,不再等候。
- 君平卜:君子(你)来占卜。
- 空剔寒灯一点花:在寒冷的灯下,孤零零点着一盏蜡烛,映照着一朵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郭廑,明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主要以诗歌创作闻名。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以细腻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感悟为主题。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诗人生病期间,表达了他对朋友的思念,及对生活的无奈和思考。正值明代社会动荡,诗人以个人的病痛映射出对人生的感悟,表现出一种孤独的情怀。
诗歌鉴赏
《寄李友渊》是一首含蓄而富有情感的诗作,诗人通过简单的生活细节,展现了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无奈。开篇“病起谁知鬓已华”,直入主题,展示了诗人因病而感受到的身体衰老与时光流逝的无奈。接下来的“却承清翰问贫家”,则表现出对友人来信的感激之情,虽然生活贫困,但友谊的温暖让他感到宽慰。诗的后半部分,夜深人静之时,诗人不再等待友人的占卜,而是独自一人,在寒冷的灯光下点燃蜡烛,映照着花朵,这一细节生动地描绘了他的孤独与沉思。整首诗以生活中的细微之处为切入点,流露出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未来的无奈,情感真挚,字句简练,富有画面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病起谁知鬓已华:生病后起床,谁又知道我已白发苍苍。
- 却承清翰问贫家:却收到你清雅的信件,询问我这个贫穷家庭的情况。
- 夜深不待君平卜:夜已深,不再等待你来占卜。
- 空剔寒灯一点花:孤独地在寒冷的灯光下,点燃一支蜡烛,照耀着一朵花。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对比、拟人等修辞手法。例如,“鬓已华”与“贫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展示了诗人从年轻到老、从富裕到贫穷的变化;“寒灯一点花”则将静谧的环境与孤独的情感结合,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个人的病痛为引子,融入对友情的感怀和对生活的感悟,表现出一种孤独与对时光流逝的无奈。诗人以细腻的情感,展现了对友人的思念与生活的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鬓华:象征着岁月的流逝和人的衰老。
- 清翰:象征着友谊的温暖和人际关系的美好。
- 寒灯:象征着孤独和内心的清冷。
- 一点花:象征着生命的脆弱与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病起谁知鬓已华”表达了什么情感? A. 伤感
B. 开心
C. 愤怒 -
诗人收到朋友的信是为了: A. 询问生活情况
B. 送礼物
C. 约会 -
“夜深不待君平卜”中,诗人为何不再等待? A. 因为生病
B. 因为太晚了
C. 因为不想占卜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相比,两首诗都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但郭廑的诗更侧重于个人的孤独感与生活的无奈,而王维则更多地描绘了友谊的温暖和离别的感伤。
参考资料
- 《明代诗歌选读》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诗经与古诗词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