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时间: 2025-01-26 02:07:56

夜色凄凄一望閒,暮春天气近秋寒,笙歌到此已阑珊。

渐远眉痕犹殢酒,乍抛情绪尚馀欢,未应竭泪向花弹。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夜色凄凄一望閒,
暮春天气近秋寒,
笙歌到此已阑珊。
渐远眉痕犹殢酒,
乍抛情绪尚馀欢,
未应竭泪向花弹。

白话文翻译

夜色寂寥,远望似乎显得空旷无聊,
暮春的天气已近秋寒,
笙歌声到这里已显得微弱凋零。
渐渐远去的眉痕仍像醉酒一般,
忽然抛开情绪依然留有几分欢愉,
不应该将眼泪倾洒在花瓣上。

注释

  • 凄凄:形容夜色的凄冷和寂寥。
  • 阑珊:形容笙歌已至尾声,渐渐消失。
  • 眉痕:指眉头的痕迹,暗示思念或忧伤。
  • 殢酒:醉酒,表示沉醉于酒中,迷迷糊糊的状态。
  • 乍抛:突然放下。
  • 竭泪:用尽眼泪。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笙歌”及“泪向花弹”可理解为对古代宴饮、离别时情景的隐喻,反映了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与伤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袁克文,清代诗人,生于明末,经历了清初的变迁。他的诗风多变,常常流露出对社会现象的关注与对个人情感的细腻观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春末夏初之际,正值季节更替,诗人感受到时光流逝带来的惆怅与孤独。此时的社会环境动荡不安,诗人借助自然景象表达内心情感,反映了他对人生无常的感悟。

诗歌鉴赏

《浣溪沙》通过对夜色、春寒、笙歌等意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往昔欢乐的眷恋。开篇“夜色凄凄一望閒”便渲染出了一种孤独的氛围,夜色的凄清与空旷,似乎在暗示着内心的寂寞与无聊。随后“暮春天气近秋寒”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情感,春天的温暖即将被秋天的寒冷取代,人生的短暂与无常在此时此刻显得尤为突出。

“笙歌到此已阑珊”一句,既有对欢声笑语的追忆,也暗含了对美好时光的无奈。随着欢乐的消逝,诗人内心的情绪仿佛也在此刻渐渐远去。“渐远眉痕犹殢酒”则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因酒而醉、因思而愁的心境,表现出一种虽醉而愉悦但又隐隐忧伤的复杂情感。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情感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过去欢乐的留恋和对未来无常的思考,展现出深刻的哲理与人文关怀,给人以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夜色凄凄一望閒:夜色寂静而冷清,远望显得无所事事。
  2. 暮春天气近秋寒:暮春的气候已接近秋天的寒冷,表现出季节交替之感。
  3. 笙歌到此已阑珊:笙歌的声音到这里已经微弱,暗示欢乐的结束。
  4. 渐远眉痕犹殢酒:脸上思念的痕迹如同饮酒后迷醉的状态。
  5. 乍抛情绪尚馀欢:突然抛弃情绪,仍然留有一些欢愉。
  6. 未应竭泪向花弹:不应该用尽眼泪在花瓣上弹奏,表现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情感与酒、花等物象结合,增强情感的表现力。
  • 对仗:诗中部分句子采用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自然景象与人类情感相结合,使诗句更具感染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美好回忆的珍惜。通过描绘夜色、春寒、笙歌等意象,诗人表达了对欢乐时光的留恋和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展现出深刻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夜色:象征孤独与思索。
  • 春寒:象征生命的脆弱与季节的无情。
  • 笙歌:象征欢乐与美好回忆。
  • :象征对逝去时光的思念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夜色凄凄”中的“凄”字意思是: A. 明亮
    B. 悲惨
    C. 寂寥
    D. 温暖

  2. 在诗中,“笙歌到此已阑珊”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欢乐无比
    B. 生命的喜悦
    C. 欢乐的结束
    D. 对未来的期待

  3. 诗中提到的“渐远眉痕”是指: A. 眉头的皱纹
    B. 远去的思念
    C. 酒后的迷醉
    D. 对春天的怀念

答案

  1. C
  2. C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李清照《如梦令》:表达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
  2. 辛弃疾《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同样展现了对欢愉与美好时光的珍惜。

诗词对比

  • 袁克文《浣溪沙》与李清照《如梦令》:两者都表现了对过去快乐时光的怀念,但袁克文更倾向于对无常的感慨,李清照则更注重个体情感的细腻流露。
  • 袁克文与辛弃疾:两者都通过自然意象传达情感,但辛弃疾更强调豪情壮志,而袁克文则在细腻的情感中展现柔情。

参考资料

  1. 《清代诗人研究》
  2. 《古典诗词赏析》
  3. 相关文献资料及网络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