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庭前有遗粟,鸟雀共欣欣。
回首见人影,翻然入远云。
机心如得尽,万物可同群。
到处春风里,何人不共君。
白话文翻译:
在庭院前遗留的谷物,鸟雀们欢快地聚集在一起。
回头一看,看到人影,鸟儿们突然飞入远方的云端。
若是心机能得尽,万物皆可与我同在。
在春风吹拂的每一个地方,谁又不和你一同分享那份快乐呢?
注释:
- 庭前:指的是庭院前面。
- 遗粟:遗留的谷物。
- 鸟雀:小鸟。
- 欣欣:形容鸟雀欢快、兴奋的样子。
- 回首:转头看。
- 人影:人形的影子。
- 翻然:突然。
- 入远云:飞入远方的云中,形象地描绘了鸟雀的飞翔。
- 机心:心机、聪慧的想法。
- 万物可同群:万物皆可相互交流、共存。
- 春风里:在春风中,象征着温暖和生机。
- 何人不共君:谁不愿意与你一起分享快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彭绍升,清代诗人,生活在清朝中期,因其诗作风格清新、意境深远而受到当时文人的推崇。他的作品常常展现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流露出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对人际关系的思考。
创作背景:
《即事》创作于一个宁静的春日,诗人处于自得其乐的状态,面对庭前的小鸟和自然景象,感受到一种心灵的宁静与满足。这首诗表达了人和自然之间的和谐联系,也暗示了人与人之间的友谊与共享。
诗歌鉴赏:
《即事》是一首描绘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诗作,诗中通过小鸟的欢快景象,引发了诗人内心的感慨。庭前遗留的谷物吸引了鸟雀,象征着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诗人从中感受到一种无忧无虑的生活态度。回首见人影,鸟雀却选择了隐入远云,暗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分离与融合。
诗中“机心如得尽,万物可同群”的句子,表达了诗人渴望与自然及万物和谐相处的情感。诗人通过对春风的描绘,进一步加强了春天的温暖与生机,展现了一种乐观的生活态度。最后一句“何人不共君”则回味悠长,诗人将自己与万物相联,传达出一种共生共荣的情感。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清新而富有哲理的意境,展现出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深刻关系,体现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庭前有遗粟:开篇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庭院场景,设定了自然的背景。
- 鸟雀共欣欣:鸟雀因有食物而欢快,反映出自然界的生机。
- 回首见人影:诗人回头看到人影,暗示了人与自然的互动。
- 翻然入远云:鸟雀因人影而飞离,象征着自由与无拘束。
- 机心如得尽:表达诗人对聪慧与机缘的思考。
- 万物可同群:强调万物间的和谐与相互关系。
- 到处春风里:春风象征着温暖与生机,营造出一种愉悦的氛围。
- 何人不共君:终句引导读者思考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与共享的快乐。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鸟雀的欢快与自然的生机进行比喻,生动形象。
- 拟人:将鸟雀的行为赋予人性,使其更具亲和力。
- 对仗:如“万物可同群”,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简单的场景描绘,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思想,体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珍惜,传达出一种乐观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庭前:象征着生活的安宁与温馨。
- 鸟雀:代表自然的生机与自由。
- 遗粟:象征着人与自然的共存与分享。
- 春风:寓意着温暖和重生,象征着希望与快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鸟雀是因为什么而聚集在一起?
- A. 下雨
- B. 有食物
- C. 有人来访
- D. 天气寒冷
-
“何人不共君”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孤独
- B. 共享的快乐
- C. 对未来的担忧
- D. 对自然的厌倦
答案:
- B. 有食物
- B. 共享的快乐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鸟鸣涧》
诗词对比:
- 王维《鸟鸣涧》: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象,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但更侧重于孤独的反思。
- 杜甫《春望》:背景中有战乱的沉重,表现了人对自然的渴望与对生活的忧虑,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清代诗歌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