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巳日,天畅晴甚,觉《兰亭》“天朗气清”句为右军入化之笔,昭明忽然出手,岂谓年年有印板上巳耶?诗以纪》
时间: 2025-01-11 13:56:3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上巳日,天畅晴甚,觉《兰亭》“天朗气清”句为右军入化之笔,昭明忽然出手,岂谓年年有印板上巳耶?诗以纪
三春却是暮秋天,
逸少临文写现前。
上巳若还如印板,
至今何不永和年?
逸少临文总是愁,
暮春写得如清秋。
少年太子无伤感,
却把奇文一笔勾。
白话文翻译:
春天已经如同秋天的暮色,
王羲之在面前写下的文章。
上巳节的情景仿佛如印刷板,
为何至今还不能永远记录这和谐的年华呢?
王羲之写下的文章总是带着愁绪,
而晚春的情景却如同清秋的景象。
年轻的太子毫无伤感,
却用奇妙的文字勾勒出一笔。
注释:
字词注释:
- 三春:指春天的三个月,象征着春天的美好。
- 逸少:王羲之的字,意指其书法造诣高超。
- 临文:临摹文章,指效仿或模仿原文。
- 上巳:古代节日,通常在农历三月初三。
- 印板:古代印刷的工具,象征着记录和传承。
- 少年太子:指年轻的皇子,这里可能暗指有前途的年轻人。
典故解析:
- 兰亭:指王羲之所作《兰亭集序》,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散文作品,表达了对友人聚会的惆怅。
- 右军:王羲之被称为“书圣”,其书法如同入化,极具艺术价值。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金人瑞,清代诗人,以其细腻的诗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著称。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出对历史和文学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上巳节期间,天晴气朗,诗人通过对王羲之《兰亭集序》的回顾,抒发了对时光流逝和文学传承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王羲之的崇敬和怀念,表现出诗人在上巳节这个特定时刻的情感。诗人巧妙地将春天和秋天相互比较,呈现出时光的流逝和对美好时光的追忆。开篇的“三春却是暮秋天”便是一种对比手法,暗示春天的美好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淡淡的忧伤。在诗中提及王羲之的“逸少临文”,则体现了诗人对古代书法的崇敬和对王羲之作品的高度赞赏。随着诗句的发展,诗人逐渐揭示出对文学创作的深思:虽然王羲之的作品历久弥新,但其内心的愁苦似乎并未随时间消逝。
整首诗在结构上层层递进,从对春天的回忆到对王羲之的追思,再到年轻太子的无伤感,反映了文人对历史的感慨和对生命短暂的无奈。同时,诗中运用了对比、象征等多种修辞手法,使得情感的表达更加丰富和深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三春却是暮秋天:春天的美好已变成秋天的萧瑟,暗示时间的流逝。
- 逸少临文写现前: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在眼前,表现出对古人的敬仰。
- 上巳若还如印板:上巳节的景象如同印刷在版上,显示出对美好时光的渴望。
- 至今何不永和年:为何不能将这和谐的年华永远保存。
- 逸少临文总是愁:王羲之的作品中透出忧愁,反映了他的人生哲学。
- 暮春写得如清秋:在春天的写作中却透出秋天的清冷,暗喻内心的失落。
- 少年太子无伤感:年轻的皇子没有忧愁,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 却把奇文一笔勾:用一笔绘出了精彩的文字,表现了文学的力量。
修辞手法:
- 对比:春秋的对比,突出时间的流逝和情感的变化。
- 象征:春天与秋天象征着生机与衰落,表现对美好时光的追忆。
- 排比:多次提及王羲之的作品,增强了对其的崇敬感。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对历史的追忆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同时也展现了对文学创作的思考与尊重。通过对古人作品的回顾,诗人表达了对生命短暂的无奈和珍惜当下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天:生命的象征,代表着希望和美好。
- 秋天:衰败和沉静的象征,暗示时间的无情。
- 逸少:代表着文学的高峰和典范,体现文人的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逸少”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 A. 李白
- B. 王羲之
- C. 杜甫
-
“三春却是暮秋天”中的“暮秋”暗示了什么?
- A. 生机勃勃
- B. 时间的流逝
- C. 欢乐的时光
-
诗中“少年太子无伤感”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愁苦
- B. 生机与希望
- C. 忧虑
答案:
- B. 王羲之
- B. 时间的流逝
- B. 生机与希望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羲之《兰亭集序》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与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相比,金人瑞的这首诗通过历史的回顾与感慨,展示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美好文学的追求。两者都体现了对历史和文学的深刻思考,但金人瑞的诗更加强调了个体对时间的感受和文学创作的内心挣扎。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王羲之与兰亭集序研究》
- 《清代文学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