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中作》

时间: 2025-01-24 14:35:41

卫风愉艳宜春色,淇水清泠增暮愁。

总使榴花能一醉,终须萱草暂忘忧。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卫风愉艳宜春色,
淇水清泠增暮愁。
总使榴花能一醉,
终须萱草暂忘忧。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景色,卫风轻柔而宜人,淇水清澈而宁静,然而这样的美好却增添了我的忧愁。尽管榴花的醉人芬芳能让我暂时忘却烦恼,但最终还是需要萱草来使我忘却忧愁。

注释:

  • 卫风:指“卫国的风”,《诗经》中有《卫风》篇,常用来象征春风的温暖。
  • 愉艳:形容春天的色彩鲜艳美丽。
  • 淇水:指淇河,水流清澈,给人以宁静的感觉。
  • 榴花:石榴花,色彩鲜艳,常象征热烈和青春。
  • 萱草:萱草是一种草本植物,古人认为其能忘忧。

典故解析:

  • 萱草忘忧:源于古代传说,萱草可以使人忘记忧愁,诗中提到的“萱草”正是这一典故的延续。
  • 春色:春天的色彩常常被诗人用来表达生命的希望与活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沈颂,唐代诗人,生平资料较少,但其诗作常表现出对自然的深刻观察和细腻的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春天,正值万物复苏之际,诗人借春色的美丽与春水的清澈,表达内心的愁绪与对美好的向往。

诗歌鉴赏:

《卫中作》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美丽,更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开篇以“卫风愉艳宜春色”引入,春天的色彩鲜艳、温暖,给人以愉悦的感受。然而,接下来的“淇水清泠增暮愁”则将这种愉悦感打破,水的清澈与宁静反而引发了诗人的忧愁,形成鲜明对比。

诗中通过榴花与萱草的对比,展现了人生的哲理。榴花的美丽虽能让人一醉,但终究无法长久,最后还是需要萱草的陪伴来缓解忧愁。这一意象的运用,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在美好与忧愁之间,我们总要找到一种方式去平衡。

整首诗在形式上简洁而富有韵律感,情感的流动与自然景象的描绘交织在一起,使得诗人在感受春天的同时,也感受到生命的无常与内心的孤独。诗人以自然景象反映内心的情感,体现了唐代诗歌对情感与自然结合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卫风愉艳宜春色:描绘春风的温暖与生机,传达出春天的美好。
  • 淇水清泠增暮愁:清澈的水流反衬出诗人内心的忧愁,表达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惋惜。
  • 总使榴花能一醉:榴花的色彩鲜艳,能够让人沉醉,象征着青春的热烈与短暂。
  • 终须萱草暂忘忧:最终需要萱草来帮助自己暂时忘却忧愁,暗示生活的无奈与对平静的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榴花”与“萱草”的比拟,表现生命的对比。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拟人:将自然景象赋予情感,使得诗歌更具生动性。

主题思想:

诗歌的核心思想在于对春天美景的赞美与对人生无常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对忧愁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卫风:象征春天的温暖与生机。
  • 淇水:象征宁静与忧愁。
  • 榴花:象征热情与短暂。
  • 萱草:象征忘忧与平静。

这些意象不仅反映了自然的美丽,也包含了诗人深邃的情感与人生哲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卫风愉艳宜春色”中的“春色”指的是什么? A. 春天的颜色
    B. 春天的气温
    C. 春天的花香

  2. 诗中提到的“榴花”象征着什么? A. 忧愁
    B. 青春与热烈
    C. 宁静

  3. 诗中“终须萱草暂忘忧”反映了怎样的情感? A. 忘却忧愁的希望
    B. 对生活的无奈
    C. 对春天的渴望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 by 孟浩然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by 韩愈

诗词对比:

  • 比较沈颂的《卫中作》和孟浩然的《春晓》,两者都表现了春天的美丽,但沈颂更强调内心的忧愁,而孟浩然则更多地描绘自然景象的宁静与生机。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