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谒金门·秋怀》
作者:石洢 〔清代〕
经年别。宫树几番啼鴂。
银汉三更秋寂寞。
捣衣声又咽。
愁把鹧鸪香爇。
绛蜡泪乾将灭。
独拥素衾眠不彻。
玉阶蛩语切。
白话文翻译:
经年离别,皇宫的树木几度传来杜鹃的啼鸣。
银色的银河在三更时分显得无比寂寞。
捣衣的声音又一次变得哽咽。
愁苦地把鹧鸪香点燃。
蜡烛的泪水快要干涸,快要熄灭。
独自依偎着素色的被子,无法入眠。
玉阶上蟋蟀的鸣叫声是那么急切。
注释:
- 宫树:指宫廷中的树木,象征着离别的哀愁。
- 啼鴂:杜鹃鸟的鸣叫,常用来表达思乡或离别的情感。
- 银汉:银河,古代诗词中常用来比喻夜空。
- 三更:夜深时分,通常指午夜时分。
- 捣衣声:指捣衣服的声音,通常是在洗衣时发出的声音,带有哽咽之意。
- 鹧鸪香:一种香料,借指愁苦的情绪。
- 绛蜡:红色蜡烛,象征着思念与伤感。
- 素衾:素色的被子,象征着单纯与孤独。
- 玉阶:指用玉石铺成的台阶,象征高贵的环境。
- 蛩语切:蟋蟀的叫声,细腻而急促,传达出孤寂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石洢,清代诗人,以词作见长,风格多变,情感细腻。他的诗词常常抒发个人情感,关注社会现实,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秋季,秋天是一个充满思念与感伤的季节,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个人情感的结合,表达了对故人的思念与离别的苦楚。
诗歌鉴赏:
《谒金门·秋怀》以其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在离别后对故人的深切思念。开头两句以“经年别”和“宫树几番啼鴂”引入,与自然景象相结合,渲染出一种离愁别绪的氛围。诗人通过杜鹃的啼鸣映射出内心的孤寂与哀伤,银汉、三更的意象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情感的沉重。
中间部分,诗人通过“捣衣声又咽”,表达了在孤独中潜藏的忧伤。捣衣声的哽咽不仅是对往昔的追忆,更是对现实的深切感慨。愁苦的情绪通过“愁把鹧鸪香爇”表现出来,香气的燃烧象征着思念的燃烧,愁苦愈发显得浓烈。接着“绛蜡泪乾将灭”则用蜡烛的泪水暗喻着时间的流逝与思念的渐渐消逝,给人一种无奈的感受。
最后两句“独拥素衾眠不彻”和“玉阶蛩语切”展现出诗人孤独的状态,无法入眠的痛苦伴随着急促的蟋蟀声,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深深的寂寞感。整体而言,诗中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的交织,使得情感愈加深邃,令人动容。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经年别”:表达离别的时间之久。
- “宫树几番啼鴂”:宫中树木传来杜鹃的啼叫,象征思念。
- “银汉三更秋寂寞”:银河在深夜显得孤寂,映衬心情。
- “捣衣声又咽”:捣衣声哽咽,暗示思念之苦。
- “愁把鹧鸪香爇”:用香烛象征忧愁。
- “绛蜡泪乾将灭”:蜡烛泪水干涸,暗示时间流逝。
- “独拥素衾眠不彻”:独自睡在素色被子里,无法入眠。
- “玉阶蛩语切”:玉阶上的蟋蟀急促鸣叫,传达孤独感。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银汉”比喻夜空,增强了孤独感。
- 拟人:如“捣衣声又咽”,赋予声音以情感。
- 对仗:如“泪乾将灭”与“独拥素衾”形成对照,突出情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作者的孤独和思念,表达了对离别的深切感慨,反映了人生的无常和对美好往昔的追忆。
意象分析:
- 宫树:象征着离别与思念的环境。
- 杜鹃:常被视为哀怨的象征,暗示内心的愁苦。
- 银汉:代表夜空的宁静与孤独。
- 鹧鸪香:象征愁苦的情感。
- 蜡烛泪:象征时间流逝与思念的无奈。
- 素衾:象征孤独和内心的空虚。
- 蛩语:蟋蟀的鸣叫声增添孤寂的氛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啼鴂”指的是哪种鸟? A. 画眉鸟
B. 杜鹃
C. 喜鹊 -
“银汉”在诗中象征着什么? A. 财富
B. 夜空
C. 离别 -
“绛蜡泪乾将灭”中“绛蜡”指的是什么? A. 红色蜡烛
B. 香料
C. 布料
答案:
- B. 杜鹃
- B. 夜空
- A. 红色蜡烛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达离愁,但更加细腻和柔情,表现出女性特有的敏感。
- 杜甫《月夜忆舍弟》:同样是思念,但更具壮阔的历史背景与家国情怀。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诗词基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