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金门 赋梅》

时间: 2025-01-23 19:12:21

金的?。

犹带枝头寒色。

休道北人浑未识。

自然梅有格。

初见花时摘索。

再见花时狼藉。

诗句眼前拈不出。

恼人楼上笛。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谒金门 赋梅》
作者:李俊明 〔元代〕

金的。犹带枝头寒色。休道北人浑未识。自然梅有格。初见花时摘索。再见花时狼藉。诗句眼前拈不出。恼人楼上笛。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这梅花犹如金色,仍然带着枝头的寒意。不要说北方人全然不识梅花,自然有梅花的独特风韵。初次见到梅花时,便想要摘取;再见时,花已零落成堆。眼前的诗句难以提起,惹得楼上响起了笛声。

注释

字词注释

  • 金的:指梅花的色泽,形容其如金般的美丽。
  • 寒色:指枝头的寒意,象征冬天的寒冷。
  • 北人:北方人,指对梅花不熟悉的人。
  • :指气质和风韵。
  • 狼藉:形容花瓣零落,杂乱无章。
  • :提起、拿起。
  • 恼人:令人烦恼。

典故解析

梅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高洁与坚韧,是冬天的代表花卉,常常与“岁寒三友”(松、竹、梅)并称。诗中提到北方人未识梅花,暗含对梅花独特气质的自豪。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俊明是元代著名诗人,生活于社会动荡的时期,他的诗歌多以抒发个人情感和对自然的感悟为主,风格独特,情感细腻。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冬季,梅花在寒冬中绽放,表现了作者对梅花的热爱,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谒金门 赋梅》通过描绘梅花的美丽和特有的寒意,展现出诗人对梅花的深厚情感。诗的开头以“金的”形容梅花的外貌,立刻引起读者的注意,接着提到梅花的寒色,构建出一种清冷而又高雅的气氛。诗人自问北方人是否能够理解梅花的美,暗含了对梅花独特气质的自信。进一步描绘初见梅花时的渴望与再见时的惋惜,体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最后一句“恼人楼上笛”则通过笛声的插入,打破了诗的静谧,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烦恼与孤独。

整首诗情感丰富,意蕴深远,既有对梅花的赞美,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展现了诗人细腻的观察力和深邃的哲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金的:用“金”来形容梅花,强调其华美。
  • 犹带枝头寒色:描绘梅花在寒冬中的坚韧与美丽。
  • 休道北人浑未识:表达诗人对梅花独特气质的自豪,尽管有些人不识。
  • 自然梅有格:梅花自有其风韵,不需他人认可。
  • 初见花时摘索:初见时对美的渴望,想要将其采摘。
  • 再见花时狼藉:再见时却已是落花满地,感叹时光流逝。
  • 诗句眼前拈不出:面对此情此景,难以用诗句表达。
  • 恼人楼上笛:笛声打破了宁静,反映内心的烦恼。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金的”来比喻梅花的美。
  • 拟人:梅花有“格”,赋予其性格特征。
  • 对仗:如“初见花时摘索”和“再见花时狼藉”,形成鲜明对比。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梅花展开,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及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梅花:象征高洁与坚韧,代表诗人心中理想的美。
  • 寒色:象征冬季的凛冽与孤独。
  • 笛声:象征内心的烦恼与情感的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金的”是形容什么的? A. 梅花的颜色
    B. 诗人的心情
    C. 北方的气候
    D. 冬天的寒冷

  2. “狼藉”在诗中指的是什么? A. 梅花的盛开
    B. 落花满地
    C. 诗句的无奈
    D. 笛声的响起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梅花》 by 王安石:表达梅花的高洁与坚韧。
  • 《白梅花》 by 陶渊明:描绘梅花的独特之美。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早梅》作对比,李白的诗更强调梅花在寒冬中的独立精神,而李俊明的诗则在梅花之美的同时,融入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元代诗歌选》:收录元代诗人的重要作品。
  • 《诗词鉴赏指南》:帮助读者理解古诗的艺术特点与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