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陪子瞻同颜复长官送梁焘学士舟行归汶上》
时间: 2025-01-11 19:40:4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雨中陪子瞻同颜复长官送梁焘学士舟行归汶上
作者: 苏辙 〔宋代〕
客从南方来,信宿北方去。
手棹木兰舟,不顾长江雨。
江昏气阴黑,雨落无朝暮。
肃肃赴波涛,蒙蒙暗洲渚。
微凉入窗阖,斜吹湿蕉苎。
漂洒正纷纭,谈笑方容与。
不知江路长,但觉青山鹜。
客去浩难追,落日平西浦。
东游本无事,爱此山河古。
周旋樽俎欢,邂逅英豪聚。
兹游有遗趣,此乐死宜屡。
贱仕迫程期,迁延防谴怒。
秋风日已至,轻舸行当具。
阴森古城曲,苍莽交流处。
悬知别时念,将行重回顾。
非缘一寸禄,应作三年住。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南方客人的送别之情。客人从南方而来,信宿于北方,乘着木兰舟行驶在长江上,任凭江边的雨水倾泻。江面昏暗,雨水不断,早晚之间难以分辨。江水波涛汹涌,阴沉的天色笼罩着暗淡的洲渚。微凉的风透过窗户轻轻吹来,湿润的蕉叶和苎麻也被吹得摇曳。舟上谈笑间,雨水洒落,气氛轻松愉快。虽然不知道长江的路途有多远,只觉青山在眼前飞逝。客人临行,难以追赶,落日映照着西岸。东游本无所事事,却喜爱这古老的山河。与朋友在酒席间欢聚,偶然相遇的英雄豪杰们,今天的游玩充满了乐趣,真希望能常常重温。虽然身为贱仕,行程被迫压缩,惟有小心应对。秋风已经来临,轻舟应当准备出发。古城在阴暗中蜿蜒,苍茫的景色交错在一起,难以预料离别时的思念,将要出行又不禁回头望。并不是因为一寸俸禄,实在想在此处多住三年。
注释
- 客:指南方来的朋友。
- 信宿:意指在路途中停留一夜。
- 手棹:指用手划桨。
- 长江:指中国的长江,象征辽阔的水面。
- 肃肃:形容水波的声音。
- 蒙蒙:形容雨雾弥漫的样子。
- 蕉苎:蕉叶和苎麻,常见的植物,代表江南的自然风光。
- 樽俎:指酒杯和饭碗,象征饮食宴会。
- 贱仕:指地位不高的官员。
- 迁延:拖延,延迟的意思。
- 秋风日已至:秋天的风已经到了,暗示季节的更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苏辙(1039-1112),字子瞻,号晦庵,宋代著名的政治家、诗人、文学家。他是苏洵的次子,苏轼的兄弟。苏辙与兄长苏轼共同被誉为“苏门四学士”,在文学上有着深厚的造诣,风格清新、自然,擅长抒情和借景抒怀。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在苏辙陪同南方友人梁焘乘舟归乡时写的,表达了对友人离别的依依不舍之情,寄托了对美景的向往和对人生短暂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雨中送别的场景,充满了浓郁的江南气息和深厚的人情味。开篇以“客从南方来”引出主题,表现了友人的到来和短暂的相聚。接着,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舟行江上的景象:长江的雨水、阴沉的天色、微凉的风,以及舟上朋友间的欢声笑语,形成了一幅生动的送别图景。
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色和人物情感交融,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尤其是在“客去浩难追,落日平西浦”一句中,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惋惜和无奈。诗人对山河的热爱与对友谊的珍视相互交织,展现了他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感悟。
全诗的情感基调既有送别的伤感,也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显示了诗人豁达的胸怀和对人生的哲理思考。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友人情谊的珍视,诗歌传达了一个深刻的情感主题:人生如梦,珍惜眼前,及时行乐。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客从南方来,信宿北方去:客人从南方而来,停留在北方一宿,体现了旅途的艰辛与短暂。
- 手棹木兰舟,不顾长江雨:作者用手划动木兰舟,面对长江的雨水,表现出一种洒脱与无畏。
- 江昏气阴黑,雨落无朝暮:江面昏暗,雨水如注,早晚难辨,象征着不定与模糊的生活状态。
- 肃肃赴波涛,蒙蒙暗洲渚:波涛声响,雨雾弥漫,描绘出一种朦胧的自然景象。
- 微凉入窗阖,斜吹湿蕉苎:微凉的风透过窗户,湿润的蕉叶与苎麻摇曳,营造了一个生动的江南意境。
- 漂洒正纷纭,谈笑方容与:雨水飘洒,舟上谈笑,表现出一种欢乐的氛围。
- 不知江路长,但觉青山鹜:对长路的无知与青山的感受,暗示着人生的漫长与无常。
- 客去浩难追,落日平西浦:送别之时,难以追赶,落日映照,流露出伤感。
- 东游本无事,爱此山河古:东游本无所事,却热爱这古老的山河,显示出对故土的眷恋。
- 周旋樽俎欢,邂逅英豪聚:与友人欢聚,偶遇英雄,描绘出欢乐的聚会场景。
- 兹游有遗趣,此乐死宜屡:此行充满乐趣,希望能常常重温。
- 贱仕迫程期,迁延防谴怒:身为低级官员,行程被迫压缩,暗示生活的无奈。
- 秋风日已至,轻舸行当具:秋风来临,轻舟准备出发,暗示季节更替。
- 阴森古城曲,苍莽交流处:古城阴暗,景色苍茫,描绘出离别前的景象。
- 悬知别时念,将行重回顾:不知离别时心中念想,临行前不禁回头望。
- 非缘一寸禄,应作三年住:并非因小小的俸禄,更愿在此多住三年,体现对生活的热爱。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江昏气阴黑”,通过比喻描绘出江面阴暗的景象。
- 拟人:如“微凉入窗阖”,让风有了人的动作与情感。
- 对仗:全诗多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送别展开,表现了对友人离去的依依不舍和对自然的热爱,体现了作者对人生、友情的深刻思考与感悟,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长江:象征着旅途的艰辛与辽阔的生活。
- 雨:代表着离愁别绪,增添了诗意的氛围。
- 青山:象征着美好的自然与故乡的眷恋。
- 舟:代表着人生的旅途与行走的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客”是从哪里来的?
A. 北方
B. 南方
C. 东方
D. 西方 -
诗中表现了对哪种自然现象的描绘?
A. 雪
B. 雨
C. 风
D. 霜 -
“长江”在诗中象征什么?
A. 财富
B. 旅行的艰辛
C. 家庭
D. 友谊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 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与苏辙的《雨中陪子瞻同颜复长官送梁焘学士舟行归汶上》,两首诗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慨,但前者更侧重于人对时间和命运的思考,后者则更注重于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与送别之情。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苏辙文集》
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诗人的情感与时代背景,也使我们对诗歌的欣赏能力有所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