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子瞻煎茶》

时间: 2025-01-11 20:01:31

年来病懒百不堪,未废饮食求芳甘。

煎茶旧法出西蜀,水声火候犹能谙。

相传煎茶只煎水,茶性仍存偏有味。

君不见闽中茶品天下高,倾身事茶不知劳,又不见北方俚人茗饮无不有,盐酪椒姜夸满口。

我今倦游思故乡,不学南方与北方。

铜铛得火蚯蚓叫,匙脚旋转秋萤光。

何时茅檐归去炙背读文字,遣儿折取枯竹女煎汤。

意思解释

和子瞻煎茶

原文展示:

年来病懒百不堪,未废饮食求芳甘。
煎茶旧法出西蜀,水声火候犹能谙。
相传煎茶只煎水,茶性仍存偏有味。
君不见闽中茶品天下高,倾身事茶不知劳。
又不见北方俚人茗饮无不有,盐酪椒姜夸满口。
我今倦游思故乡,不学南方与北方。
铜铛得火蚯蚓叫,匙脚旋转秋萤光。
何时茅檐归去炙背读文字,遣儿折取枯竹女煎汤。

白话文翻译:

近年来我因病懒散,百般事情都难以承受,虽然如此,我仍然没有放弃饮食,渴望美好的滋味。
煎茶的传统做法源自西蜀,水的声响与火的温度我依然能掌握。
据说煎茶只是煮水,茶的性情依然能保留其独特的味道。
你难道没有看到,闽地的茶品处于全国之上,倾心于茶事的人们毫不知疲倦。
又难道没有看到北方的乡民,茶饮种类繁多,盐、奶酪、辣椒、姜等都被夸赞得口齿留香。
我如今厌倦了游历,思念故乡,不想效仿南方和北方的做法。
铜铛加热,火苗发出蚯蚓般的叫声,茶匙在杯中旋转,仿佛点亮了秋天的萤火。
何时我能回到茅檐下,坐在炙热的阳光下读书,叫儿子去折取枯竹,给我煎茶呢?

注释:

  • :懒惰、懒散。
  • 芳甘:美好的味道,这里指茶的香甜。
  • 西蜀:现在的四川省,以出产优质茶叶闻名。
  • 相传:传说中,流传的说法。
  • 闽中:指福建地区。
  • 倾身事茶:全心投入茶事。
  • 铜铛:用铜制成的茶壶。
  • 炙背:指沐浴阳光,取暖。

典故解析:

  • 西蜀煎茶法:古代茶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表示对传统煎茶技艺的尊重。
  • 闽中茶品:强调福建茶在全国的地位。
  • 北方俚人:指北方普通百姓,展示了不同地区的茶文化差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瞻,号晦翁,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曾任官职,兄长苏轼为著名诗人。他的诗文风格清新自然,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苏辙晚年,反映了他因健康问题而感到的无奈与思乡之情,同时表达了对茶文化的热爱与对传统饮茶方式的追求。

诗歌鉴赏:

《和子瞻煎茶》是一首通过茶来抒发情感的作品,诗中苏辙以“煎茶”为线索,展现了他对故乡、对传统的深切思念。开篇即以“年来病懒百不堪”,表达了身体的羸弱与生活的无奈,但他并不因此放弃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依然渴望“芳甘”。接着,诗人回忆起煎茶的传统技艺,提及了西蜀和闽中茶的美名,反映了他对茶文化的思考与珍视。对比南北的饮茶习俗,诗人表达了对南方细致、精致的茶文化的钦佩,同时又对北方茶品的多样性表示尊重。

诗中“铜铛得火蚯蚓叫,匙脚旋转秋萤光”用生动的意象描绘了煎茶的场景,展现了日常生活中的小确幸。最后,诗人以“何时茅檐归去炙背读文字”寄托了他对归乡的向往,渴望回到故乡的简单生活中。这首诗以茶为媒介,融合了个人情感与文化思考,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年来病懒百不堪:近年来因病而懒惰,生活琐事难以承受。
  2. 未废饮食求芳甘:虽懒散,但仍不放弃饮食的乐趣,追求美味。
  3. 煎茶旧法出西蜀:煎茶的传统技艺源自四川。
  4. 水声火候犹能谙:对水的声音和火候的把握仍然熟悉。
  5. 相传煎茶只煎水:传说中煎茶只是煮水的过程。
  6. 茶性仍存偏有味:茶的本性仍然保存,依然有独特的味道。
  7. 君不见闽中茶品天下高:你难道没有看到福建的茶品在全国名声显赫吗?
  8. 倾身事茶不知劳:全心投入茶事的人们毫不觉得疲劳。
  9. 又不见北方俚人茗饮无不有:再看北方的乡民,茶饮品种繁多。
  10. 盐酪椒姜夸满口:盐、奶酪、辣椒、姜等都被夸赞得口齿留香。
  11. 我今倦游思故乡:我如今厌倦了游历,思念故乡。
  12. 不学南方与北方:不想学习南方和北方的做法。
  13. 铜铛得火蚯蚓叫:铜壶加热,火焰发出如蚯蚓般的声音。
  14. 匙脚旋转秋萤光:茶匙在茶中旋转,仿佛点亮了秋天的萤火虫。
  15. 何时茅檐归去炙背读文字:何时能回到茅檐下,坐在阳光下读书。
  16. 遣儿折取枯竹女煎汤:叫儿子去折取枯竹,给我煎茶。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茶与生活的乐趣联系起来,通过“芳甘”表达对美好的渴望。
  • 拟人:将“水声火候”赋予人性,表示对煎茶技艺的尊重和熟悉。
  • 对仗:诗中多处运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煎茶为主线,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诗人通过茶的意象,展现了对生活的热爱与深刻的哲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象征着生活的情趣与文化的传承。
  2. 故乡:寄托了诗人的思念与归属感。
  3. 阳光:象征温暖与希望。
  4. 铜铛:代表传统的茶具,体现了古老的饮茶文化。
  5. 枯竹:象征着朴素与自然,也暗示了茶的简单做法。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苏辙的《和子瞻煎茶》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南方茶文化的崇拜
    • B. 对故乡的思念与渴望
    • C. 对饮食的追求
    • D. 对游历的厌倦
    • 答案:B
  2. 诗中提到的“西蜀”是指哪个地区?

    • A. 江苏
    • B. 四川
    • C. 福建
    • D. 浙江
    • 答案:B
  3. 诗中提到的“铜铛”是什么?

    • A. 一种茶叶
    • B. 一种茶具
    • C. 一种饮品
    • D. 一种食材
    • 答案:B

相关作品推荐:

  • 《饮茶歌》:陆游
  • 《茶歌》:白居易
  • 《庐山谣》:李白

诗词对比:

  • 《饮茶歌》与《和子瞻煎茶》均表现了对茶文化的热爱,但前者更加直接描绘饮茶的乐趣,而后者则通过对故乡的思念表现对茶的珍视。
  • 《庐山谣》则侧重于自然景色的描绘,与苏辙的茶文化相结合,展现了更为广阔的生活哲学。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鉴赏》
  • 《中国茶文化研究》
  • 《苏辙诗文选》

相关诗句

年来病懒百不堪,未废饮食求芳甘。下一句是什么

煎茶旧法出西蜀,水声火候犹能谙。上一句是什么

煎茶旧法出西蜀,水声火候犹能谙。下一句是什么

相传煎茶只煎水,茶性仍存偏有味。上一句是什么

相传煎茶只煎水,茶性仍存偏有味。下一句是什么

君不见闽中茶品天下高,倾身事茶不知劳,又不见北方俚人茗饮无不有,盐酪椒姜夸满口。上一句是什么

君不见闽中茶品天下高,倾身事茶不知劳,又不见北方俚人茗饮无不有,盐酪椒姜夸满口。下一句是什么

我今倦游思故乡,不学南方与北方。上一句是什么

我今倦游思故乡,不学南方与北方。下一句是什么

铜铛得火蚯蚓叫,匙脚旋转秋萤光。上一句是什么

铜铛得火蚯蚓叫,匙脚旋转秋萤光。下一句是什么

何时茅檐归去炙背读文字,遣儿折取枯竹女煎汤。上一句是什么

年来病懒百不堪,下一句是什么

未废饮食求芳甘。上一句是什么

未废饮食求芳甘。下一句是什么

煎茶旧法出西蜀,上一句是什么

煎茶旧法出西蜀,下一句是什么

水声火候犹能谙。上一句是什么

水声火候犹能谙。下一句是什么

相传煎茶只煎水,上一句是什么

相传煎茶只煎水,下一句是什么

茶性仍存偏有味。上一句是什么

茶性仍存偏有味。下一句是什么

君不见闽中茶品天下高,上一句是什么

君不见闽中茶品天下高,下一句是什么

倾身事茶不知劳,上一句是什么

倾身事茶不知劳,下一句是什么

又不见北方俚人茗饮无不有,上一句是什么

又不见北方俚人茗饮无不有,下一句是什么

盐酪椒姜夸满口。上一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