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日二首》

时间: 2025-01-26 07:18:57

忧患经怀沃漏卮,荣华过眼脱轻衣。

定心稍觉无来往,时事谁能问是非。

禄去身安常自喜,宅成囊竭可无讥。

交游散尽余亲戚,酒熟时来一叩扉。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十日二首
苏辙

忧患经怀沃漏卮,
荣华过眼脱轻衣。
定心稍觉无来往,
时事谁能问是非。
禄去身安常自喜,
宅成囊竭可无讥。
交游散尽余亲戚,
酒熟时来一叩扉。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忧愁和烦恼如同漏水的酒壶,常常萦绕在心头;而繁华的荣华似乎在眼前一闪而过,让我脱下了轻便的衣服。心中渐渐感到安宁,来往的人也少了,时局变化,谁能问清是非呢?禄位离去之后,我常常感到安乐,自得其乐;家里的事情虽说无可指责,但囊中却空空如也。交游的朋友已经散尽,只剩下亲戚,等到酒熟了,才会有人来敲门。

注释:

字词注释

  • 忧患:忧愁和烦恼。
  • 沃漏卮:比喻酒壶,指心中的忧愁如同漏水的酒壶。
  • 荣华:指繁华的生活、地位。
  • 脱轻衣:形容轻松、无忧的状态。
  • 定心:心中安定、平静。
  • 禄去:指官位、俸禄的失去。
  • 宅成囊竭:家里的事情已经完成,但口袋却空了。
  • 交游散尽:朋友们已经疏远,联系减少。

典故解析

  • “酒熟时来一叩扉”:暗示朋友之间的关系疏远,只有在酒盛时才会有来访,反映了人际关系的冷漠。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辙,字子瞻,号晦庵,苏轼之弟,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擅长诗文,王安石的朋友,曾在政界担任多个职务,其诗作常表达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与感慨。

创作背景: 该诗写于宋代,正值北宋政局动荡之际,诗人通过对个人生活的反思,表达对荣华富贵的淡泊态度和对人际关系的思考,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复杂性和人心的冷暖。

诗歌鉴赏:

《十日二首》通过朴实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荣华与人际关系的深刻思考。首联以“忧患经怀沃漏卮”开篇,生动地展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焦虑与无奈,仿佛在诉说着生活的种种烦恼。接着,诗人以“荣华过眼脱轻衣”描绘了人生如梦,荣华富贵瞬息万变的现实,进一步深化了对短暂人生的感慨。

“定心稍觉无来往”一句,透露出诗人对人际关系的反思,随着岁月的流逝,曾经的交往逐渐淡漠,留下的只有亲戚的来访。诗人对这一现象的接受与淡然,表现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似乎已从繁华中抽身,选择了内心的安宁。

最后两句“禄去身安常自喜,宅成囊竭可无讥”,则流露出诗人对名利的超脱,虽然经济拮据,但内心却依然快乐。整首诗通过对个人经历的反思,展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哲学,提醒人们在纷繁复杂的世事中保持内心的平静。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忧患经怀沃漏卮:忧虑和烦恼如同漏水的酒壶,常常萦绕心头。
  2. 荣华过眼脱轻衣:繁华的荣华在眼前一闪而过,就像脱下轻便的衣服。
  3. 定心稍觉无来往:心中渐渐感到安宁,与他人的往来减少。
  4. 时事谁能问是非:对时局的变化感到无奈,谁能问清楚是非呢?
  5. 禄去身安常自喜:官位离去后,我依然感到安乐,自得其乐。
  6. 宅成囊竭可无讥:家里的事情虽已完成,但囊中却空空无物。
  7. 交游散尽余亲戚:朋友们已散尽,只余下亲戚相伴。
  8. 酒熟时来一叩扉:等到酒熟了,才有亲戚朋友来敲门。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忧虑比作“沃漏卮”,形象地表达了情感。
  • 对仗:诗中多处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个人经历的反思,传达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强调内心的安宁与淡泊,并且揭示了人际关系的脆弱与短暂,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忧患:象征人生的烦恼与困扰。
  • 荣华:象征社会地位与财富的短暂。
  • :象征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情感的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下列哪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人际关系的思考? A. 禄去身安常自喜
    B. 交游散尽余亲戚
    C. 酒熟时来一叩扉
    D. 荣华过眼脱轻衣

  2. 诗中“忧患经怀沃漏卮”的比喻意图是什么? A. 表达对过往的怀念
    B. 形容生活的轻松
    C. 描绘内心的忧虑
    D. 反映人际关系的紧密

答案

  1. B
  2.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苏辙的《十日二首》更为内敛,前者多表现出对人生的豪放与洒脱,而后者则通过反思表达对生活的淡泊与对人际关系的感慨。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苏辙文集》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