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迟田舍杂诗九首 其四》

时间: 2025-01-11 21:46:35

至人竟安在,陶铸皆秕糠。

世俗那得知,楚楚事冠裳。

方醉狂正作,吾语未可庄。

天定能胜人,更看熟黄粱。

意思解释

和迟田舍杂诗九首 其四

作者:苏辙 〔宋代〕

原文展示:

至人竟安在,陶铸皆秕糠。
世俗那得知,楚楚事冠裳。
方醉狂正作,吾语未可庄。
天定能胜人,更看熟黄粱。


白话文翻译:

至高的人究竟在哪里呢?世俗的陶器和谷物都是粗劣的。
世俗的人怎么能懂得其中的道理,衣服光鲜亮丽却不知内心的真实。
我正酩酊大醉,所说的话未必严肃认真。
天注定能胜过人,还是得看那熟透的黄粱梦。


注释:

  • 至人:指至高无上的人,通常指聪明智慧的人。
  • 陶铸:指器物的制作,这里引申为世俗的事物。
  • 秕糠:粗劣的粮食或材料。
  • 楚楚:形容事物清晰可见,此处形容光鲜亮丽的表象。
  • 方醉狂正作:正处于醉酒状态,表现出一种放纵的状态。
  • 黄粱:指黄粱梦,出自《庄子》,象征虚幻的梦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由,号晦庵,北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政治家,苏轼的弟弟。他以诗文名世,作品多反映个人哲学思考和对社会的观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苏辙对世俗生活的深刻思考之时,反映了他对人生态度的探索和对现实的批判。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反思和对人生真谛的追寻。开篇直接提出问题,"至人竟安在",引发读者思考智慧和理想的真正所在。接着将世俗与理想对比,指出世俗所追求的物质和表象是“秕糠”,无非是表面的光鲜,而无法体会生活的真实内涵。

“方醉狂正作”则展示了诗人自我放纵的一面,在醉酒中,反映出一种对现实的无奈与嘲讽。最后的“天定能胜人,更看熟黄粱”不仅是对命运的感慨,也是对人生虚幻与真实的深刻洞察。黄粱梦的典故则提醒我们,许多追求都是瞬息万变的,生活的真谛或许在于淡然处之。

整首诗通过对比、提问和哲理思考,展现出苏辙对人生的独到见解,让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至人竟安在:质疑智慧之人何在,反映对世俗的无奈。
  2. 陶铸皆秕糠:世俗的成就不过是粗糙的产物。
  3. 世俗那得知:表明世俗人无法理解深层次的道理。
  4. 楚楚事冠裳:外表光鲜的事物掩盖了内在的空虚。
  5. 方醉狂正作:描述醉酒后的放纵状态,表明一种自嘲。
  6. 吾语未可庄:在醉酒状态下所言不可信,表现对现实的无力。
  7. 天定能胜人:强调命运的不可预测与超越。
  8. 更看熟黄粱:通过黄粱梦的比喻,揭示人生的虚幻。

修辞手法

  • 对比:世俗与至人之间的对比,突出哲理。
  • 比喻:用“黄粱梦”象征虚幻的人生理想。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对世俗的质疑,强调内在的真实与命运的不可控,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深刻的思考与感慨。


意象分析:

  • 至人:象征智慧与理想。
  • 陶铸:代表世俗的物质与表象。
  • 黄粱:象征梦想的虚幻与人生的短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至人竟安在”中“至人”指的是? A. 普通人
    B. 智慧之人
    C. 道德之人
    D. 有钱之人

  2. “天定能胜人”中的“天”指的是什么? A. 自然现象
    B. 命运
    C. 上天
    D. 人类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黄粱梦》——《庄子》
  • 苏轼的《赤壁赋》

诗词对比: 对比苏辙的这首诗与李白的《将进酒》,两者都探讨了人生的哲理与虚幻,但苏辙更偏向于对现实的反思,而李白则是豪放的抒怀,展现了不同的哲学思考与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苏辙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