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发西山》
时间: 2025-01-11 14:08:1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早发西山
作者: 沈颂 〔唐代〕
游子空有怀,赏心杳无路。
前程数千里,乘夜连轻驭。
缭绕松筱中,苍茫犹未曙。
遥闻孤村犬,暗指人家去。
疲马怀涧泉,征衣犯霜露。
喧呼谿鸟惊,沙上或骞翥。
娟娟东岑月,照耀独归虑。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通过游子的视角表达了在旅途中孤独的思绪。游子心中怀念家乡,但快乐的心情却无处可寻。前方的路途漫长,乘着夜色骑着轻快的马。在松树和竹子环绕的地方,天色依然昏暗。不远处听到孤村里的狗叫,似乎在暗示着人家的方向。疲惫的马渴望涧水,而征途上的衣服沾满了霜露。溪边的鸟儿被惊动,沙滩上或许有栖息的鸟儿。皎洁的月光照耀着,映照出游子独自归家的思虑。
注释:
- 游子:指离乡在外的人,表达游子对故乡的思念。
- 赏心:指令人愉悦的心情。这里的“杳无路”意指找不到快乐的道路。
- 轻驭:轻快地驾驭马匹。
- 缭绕:环绕、围绕的意思。
- 苍茫:形容天空或大地广阔而朦胧的样子。
- 孤村犬:指偏僻村落的狗叫声,暗示有人家。
- 疲马:疲惫的马。
- 涧泉:山涧中的泉水。
- 征衣:旅行时穿的衣服。
- 霜露:早晨的霜和露水,象征寒冷和艰辛。
- 娟娟:形容月光柔和明亮。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沈颂,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多表现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该诗可能创作于沈颂旅行途中,反映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与对旅途艰辛的感受。唐代社会动荡,长途旅行的艰难使得游子倍感孤独。
诗歌鉴赏:
《早发西山》通过生动的描写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游子在旅途中的孤独和思乡之情。开头两句便点明了主题,游子虽然心中充满思念,但面对漫漫长路,内心却没有一丝愉悦。诗中对旅途的描绘充满了细节感,特别是在“缭绕松筱中,苍茫犹未曙”一句,描绘了早晨未明的苍茫景象,营造出一种朦胧而静谧的氛围。
接下来的几句,通过孤村犬的叫声、疲马对泉水的渴望以及霜露的寒冷,进一步突出了旅途的艰辛与孤单。最后的“娟娟东岑月,照耀独归虑”则以月光的明亮与游子内心的忧虑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游子在外的无奈和对故乡的渴望。
整首诗不仅在意象上丰富多彩,更在情感上层层递进,展现了游子在孤独旅途中的思考与感悟,令人动容。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游子空有怀:游子思乡之情浓厚,但无处寄托。
- 赏心杳无路:快乐的心情似乎无路可寻,表现出游子的孤独。
- 前程数千里:旅途漫长,前方的路途遥不可及。
- 乘夜连轻驭:夜间骑马,增添了旅途的神秘感。
- 缭绕松筱中:描绘了旅途中的自然景象,增添了美感。
- 苍茫犹未曙:天色未明,象征着希望尚未到来。
- 遥闻孤村犬:狗的叫声引导着游子的思念。
- 暗指人家去:暗示有人的村庄,增加了生活的气息。
- 疲马怀涧泉:马匹疲惫,渴望水源,表现出旅途的艰辛。
- 征衣犯霜露:衣服沾满霜露,形象化了旅途的寒冷。
- 喧呼谿鸟惊:鸟儿受到惊扰,反映出自然的灵动。
- 沙上或骞翥:可能有鸟儿在沙滩上飞翔,增添了画面感。
- 娟娟东岑月:明亮的月光照耀,象征希望与思念。
- 照耀独归虑:月光照耀下,游子独自思虑,抒发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疲马怀涧泉”比喻游子的疲惫与对故乡的渴望。
- 拟人:溪鸟的“喧呼”使得自然生动起来。
- 对仗:如“霜露”与“涧泉”的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描绘游子在旅途中的感受,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对旅途艰辛的认知以及内心的孤独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游子:象征漂泊与思乡。
- 松筱:自然的象征,代表孤独与静谧的环境。
- 孤村犬:象征人情的存在和归属感。
- 涧泉:象征生命的源泉与希望。
- 月光:象征思念与希望的指引。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游子空有怀”中的“怀”指的是什么? A. 怀抱
B. 思念
C. 怀孕 -
诗中提到的“疲马怀涧泉”主要表达了什么? A. 马需要休息
B. 游子对故乡的渴望
C. 马渴望水源 -
诗中“娟娟东岑月”描绘了什么样的意境? A. 黑暗的夜晚
B. 明亮的月光
C. 朦胧的晨雾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 比较沈颂的《早发西山》与李白的《静夜思》,两者都涉及思乡之情,但李白更直接地表现出对故乡的思念,而沈颂则通过旅途的描绘来间接体现这种情感。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入门》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