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时间: 2025-01-26 01:50:53

吐尽鹅黄柳渐青,遥山隔雨不分明。

侧风还带嫩寒生。

花谢乍惊春欲暮,岁乖倍觉燕多情。

枝头犹自费千声。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吐尽鹅黄柳渐青,遥山隔雨不分明。侧风还带嫩寒生。花谢乍惊春欲暮,岁乖倍觉燕多情。枝头犹自费千声。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柳树已经吐出了鹅黄色的新芽,渐渐变得青翠。远处的山被细雨笼罩,显得模糊不清。微风轻轻吹来,带着一丝丝的寒意。花朵凋谢,令人惊讶,春天似乎已经接近尾声。岁月流逝,让人更加感受到燕子的情意浓厚。枝头上依然传来千声的啼鸣。

注释:

字词注释:

  1. 吐尽:吐出、展露。这里指柳树的新芽已经完全长出。
  2. 鹅黄:形容柳芽的颜色,鹅黄色,春天的颜色。
  3. 渐青:逐渐变得青翠,形容柳树由黄转绿的过程。
  4. 遥山:远处的山。
  5. 隔雨:被雨隔开,光线模糊,山影不清晰。
  6. 嫩寒生:微风中带着一种新生的寒意。
  7. 花谢:花朵凋谢,春天即将结束。
  8. 岁乖:岁月的流逝,时光错位。
  9. 倍觉燕多情:倍感燕子的情意深厚。
  10. 千声:形容枝头传来的燕子叫声,数量众多。

典故解析:

本诗并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典故,但诗中提到的“燕”可以联想到古人对燕子的情感寄托,燕子在诗词中常常象征着春天和离别。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江南雨,现代诗人,生于江南,深受江南水乡文化的影响。她的诗作常常融入自然景观,表现细腻的情感,风格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

《浣溪沙》创作于春季,正值万物复苏之际,诗人通过描写春天的景象,抒发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春天临近结束的惆怅。

诗歌鉴赏:

《浣溪沙》是一首抒情诗,以春天的景象为背景,表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春天的眷恋。诗的开头两句描绘了春天的柳树,由鹅黄逐渐变成青翠,展现了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象。接下来的“遥山隔雨不分明”则通过描写远山在雨中的朦胧感,使得整个画面更显得悠远而富有诗意。微风的“嫩寒生”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温暖与初夏的凉意交织,营造了一种细腻而复杂的情感。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对春天即将结束的感叹愈发明显。“花谢乍惊春欲暮”一句,不仅表现了对花瓣凋落的惋惜,更隐含了时间的无情与生命的脆弱。最后一句“枝头犹自费千声”则通过燕子的啼鸣,反映了诗人对春天的深切怀念与不舍,仿佛每一声都在诉说着春天的美好与难忘。

整首诗运用细腻的描写与生动的意象,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短暂,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流逝的思考与对自然的深切热爱。这种对比与对时光的感悟,使得诗作具有了更深层次的情感和哲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吐尽鹅黄柳渐青:通过颜色的变化,表现春的生机。
  2. 遥山隔雨不分明:描绘了春雨中的朦胧美,增加了距离感。
  3. 侧风还带嫩寒生:描写微风的细腻,营造春寒的氛围。
  4. 花谢乍惊春欲暮:花朵凋谢,暗示春天即将结束。
  5. 岁乖倍觉燕多情:时间流逝让人感受到燕子的情感深厚。
  6. 枝头犹自费千声:燕子的鸣叫,象征着春天的美好与唏嘘。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柳树的颜色与春天的气息关联,增强了自然的生动感。
  • 拟人:描写燕子的情感,赋予其人性化的特征。
  • 对仗:如“花谢乍惊”与“岁乖倍觉”,形成音韵的和谐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春天的景象,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春天的深切怀念,展现了生命的短暂与自然的永恒。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鹅黄:象征生机与新生。
  2. 遥山:代表远方的梦想与追求。
  3. 嫩寒:体现春天的复杂气候与情感。
  4. 燕子:象征归来与亲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浣溪沙》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江南雨
    C. 杜甫
    D. 白居易

  2. 诗中描写的“鹅黄”指的是哪个季节的特征? A. 秋天
    B. 冬天
    C. 春天
    D. 夏天

  3. 诗中提到的“花谢”表明了什么? A. 春天来了
    B. 春天结束了
    C. 夏天来了
    D. 冬天来了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 by 杜甫
  •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by 杨洪基

诗词对比:

  • 《春望》:同样描写春天,但更多反映了历史的沧桑与个人的忧虑,而《浣溪沙》则更侧重于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的交融。

参考资料:

  • 《中国现代诗歌选》
  • 《古诗词鉴赏》
  • 《江南雨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