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陈绳皋前辈忆塞垣元韵 其三》

时间: 2025-01-11 05:09:08

不寒不暖好秋光,重理斋头旧锦囊。

园径未荒离下菊,伊人宛在水中央。

好携樽酒邀明月,拟杖青筇踏晓霜。

应忆滦阳风景好,堤边遥认柳丝长。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不寒不暖好秋光,重理斋头旧锦囊。
园径未荒离下菊,伊人宛在水中央。
好携樽酒邀明月,拟杖青筇踏晓霜。
应忆滦阳风景好,堤边遥认柳丝长。

白话文翻译:

秋光正好,不冷也不热,我在斋房里整理着旧时的锦囊。
园中的小路还没有荒凉,那菊花依旧在盛开,伊人仿佛还在水中央。
我真想端着酒杯邀请明月,打算拄着青竹杖踏着晨霜。
想必我还记得滦阳的美丽风景,在堤边遥望那柳丝悠长。

注释:

  • 不寒不暖:指天气正好,适中。
  • 重理斋头旧锦囊:重新整理书房里的旧物,锦囊指装东西的袋子,这里可以引申为珍藏的记忆或诗书。
  • 园径未荒:园中的小路仍然完好,没有被荒废。
  • 伊人宛在水中央:伊人指心中所爱的人,似乎还在水中,表现出一种思念。
  • 携樽酒邀明月:携带酒杯去邀请明月,表现出一种洒脱和对自然的热爱。
  • 拟杖青筇踏晓霜:打算拄着青竹杖走在晨霜中,描绘出秋天清晨的景象。
  • 滦阳风景:滦阳是一个地方,诗人回忆那里的美丽风光。
  • 堤边遥认柳丝长:在堤边遥远地看到柳树的长丝,表现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曹学闵,清代诗人,生于书香门第,通晓诗文,尤其擅长描写自然风光和人文情怀。他的作品常常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往事的追忆。

创作背景:该诗作于秋季,描绘了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思念。诗中融合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体现了诗人对人生、自然的深刻体验。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写秋天的美丽景色,传达了诗人对自然和往事的深切怀念。诗的开头以“不寒不暖好秋光”引入,立即营造出一种温暖宜人的秋天氛围。接着,诗人通过“重理斋头旧锦囊”暗示自己在整理记忆,同时也象征着对过去的追忆。接下来的两句“园径未荒离下菊,伊人宛在水中央”则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示了诗人对心中所爱之人的思念,园中菊花盛开,代表着美好的事物尚存。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表达了与自然亲密接触的愿望,“好携樽酒邀明月”展示了他希望与明月共饮的洒脱心态,也象征着对理想与自由的追求。最后的“应忆滦阳风景好,堤边遥认柳丝长”则将个人情感与自然美景结合,表现出一种悠远的思绪与怀旧之情。

整首诗在意象上丰富多彩,情感上细腻深刻,通过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的交织,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联描绘了秋天的和谐美好,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赞美。
  • 第二联通过整理旧物引出对往昔的怀念,细腻的描写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与珍贵。
  • 第三联表达了诗人想在清晨与自然亲密接触的愿望,展现了对自由的向往。
  • 第四联则通过回忆滦阳的美丽风景,传递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深情怀念。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携樽酒邀明月,拟杖青筇踏晓霜”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伊人比作水中的人,表现出思念之情。
  • 拟人: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增强了诗的情感表达。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对秋天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体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人情的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光:象征着成熟与收获,同时也带有些许的惆怅。
  • 旧锦囊:代表着过去的记忆和珍贵的经历。
  • 菊花:在中国文化中常象征着坚韧与高洁。
  • 明月:象征着理想、自由,或许也是诗人心灵的寄托。
  • 柳丝:象征着柔情与思念,常用来表达人情的细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伊人”指的是谁?

    • A. 明月
    • B. 诗人心中所爱的人
    • C. 菊花
  2. “拟杖青筇踏晓霜”中“青筇”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酒
    • B. 一种竹子
    • C. 一种花
  3. 诗人记忆中的风景是哪里?

    • A. 不知名的地方
    • B. 滦阳
    • C. 自家花园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 杜甫《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但更侧重于情感的苦涩。
  • 李白《静夜思》:虽然表现出对故乡的思念,但更强调孤独的情感,与曹学闵的洒脱和自然亲近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作品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词基础知识解析》